分析:安倍晉三為何態度日趨強硬?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3/04/130425_japan_abe_bytongqian.shtml

童倩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更新時間 2013年4月25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36

參拜靖國神社在日本是一種愛國表現

參拜靖國神社在日本是一種愛國表現

在國際被視為軍國主義翻案或民族主義的具體行動。

分析:安倍晉三為何態度日趨強硬?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連日在國會回答參拜靖國神社問題,

以及中日釣魚島爭端的質問時,立場和口氣都在升溫,

目前已達到

「我的閣僚們決不向任何壓力屈服」、

「萬一登陸的話,當然將強力驅逐」的程度。

今朝往昔

日本國會審議預算、法案時,官方電視台NHK總是現場直播,

這幾天能看出安倍立場和口氣升溫,

也有在野黨議員來來去去不斷質問這些問題,

而向來辭窮的安倍苦於應付、越來越按捺不住的現場因素,

只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收拾後果將很棘手。

不過安倍作為自民黨內的鷹派,

其民族主義和掛在嘴上的「漁火燈影的美麗日本」愛國思想是一貫的,

只是與2006年執政期比,安倍這次執政多了很多自信和執行能力。

06年小泉純一郎提拔他接班任首相時,嬌弱的安倍執政顯得茫然,

辭職下台後受到的輿論嘲諷令他在政界差點沒立足之地,

連夫人都勸他引退。

政治賭博

安倍不甘心,痛定思痛後,他開始從治病、練演講聲調和表情,

到學經濟、研究政策,著手謀劃東山再起。

去年競選時安倍坦言犯過錯,

但現在他要在已找到控制病情的方法下更生。

現在的安倍,

看來的確已從嬌弱的紈褲子弟搖身變成拼命三郎。

副首相麻生太郎本也是鷹派,且與安倍一樣都是太子黨,

也有執政一年就下台的悔恨。

只因年齡限制,58歲的安倍比72歲的麻生佔優勢。

兩人同病相憐,安倍競選、麻生協助;

安倍組閣後更形成「安倍-麻生路線」。

他們認凖經濟復蘇是現在唯一能製造執政神話的目標,

經濟好轉也就能實現他們的政治理想。

無論是為國還是為家門、為己, 兩人都豁了出去。

高支持率

到現在為止「安倍-麻生」經濟政策可謂成功,東京股市攀升、日元下跌,

令安倍政權支持率5個月來高踞7成前後水平並有上升記錄。

這種形勢下,反安倍、麻生政治主張的聲音也很無力。

但今後未必成功,按安倍-麻生理論,現在提升物價、企業盈利,

一年後國民個人收入也會開始上升、消費活躍,形成良性經濟循環。

結果有待驗證,如果不成功或不那麼成功,政治理想也就不易實現或打折扣,

安倍旨在趁熱打鐵,對實現政治理想顯得焦急。

較早前應邀到首相官邸與安倍會談的時事通信社論說委員田崎史郎指出:

「安倍最近對中韓日趨強硬的立場,已被說成『他乘著支持率高發威風』」。

認識錯位

參拜靖國神社在日本是一種愛國表現,

在國際被視為軍國主義翻案或民族主義的具體行動。

06年因小泉堅持參拜,

日本與中韓關係顯著惡化時,

共同社、《讀賣新聞》等傳媒分別做的民意調查說明,

贊成首相參拜的被訪者比反對的略多。

但06年起銷量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也轉換反對立場,

這次靖國神社風波後還沒看到同類民調,

只是從各大主流傳媒幾天來社論等反應來看,反對佔多數,

贊成的只有《產經新聞》。

不過網絡輿論情況相反,

右翼攻擊主流傳媒的聲音也高漲。

在安倍自民黨和內閣去參拜的政要中,麻生參拜最受中韓批評。

政治評論員伊藤惇夫說:

「我想安倍認為基本上首相、官房長官、外相不參拜就沒問題,

但結果超出預計。

我覺得在麻生參拜問題上,安倍的感覺與中韓的看法錯位」。

外交風波迭起,

忍氣吞聲的在野黨找到攻擊安倍政權的機會,

便在國會萬箭齊發。

國內政局

安倍的強硬可能還與政局有關,仗著高支持率,

目前來看自民黨可能贏得今夏參議院大選的勝利,

如果自民黨在參議院也佔過半席位,

今後就無需公明黨聯合執政,

那麼自民黨就將不再受公明黨反修憲、反參拜等立場制約。

退一步說,

就算自民黨仍不單獨過半,需籌組執政聯盟的話,

目前國會第三大勢力的日本維新會的政治立場、主張與安倍基本一致,

安倍近來的強硬姿態也伴隨他與維新會接近而升溫。

對主權,可能世界上不會有主張退讓的政黨。

但反對參拜的意見現在顯著,

只是參拜的國會議員隊伍卻有壯大之勢,

共同社分析認為,可能是現在國會有不少維新會議席。

誰是票倉

日本靠右翼選票的政客不少,會去投票的選民才是票倉,

網絡上高漲的聲音也反映了他們的投票率。

這一點似乎全球共通,

中國憤青該也不是多數,可他們會行動,就有阻嚇作用。

而安倍未來的自信和執行能力發揮到什麼程度,

除了參議院大選重要外, 美國的立場也重要。

在日本公開或非公開的看法中,

只有美國才是二戰真正戰勝國

能抑制日本在靖國神社問題上脫韁的其實只有美國。

06年美國前總統布什勸阻過小泉參拜,

但基於蜜月關係態度不堅決;

這一次《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以社論或報道指出,

日本在朝鮮半島危機中挑起與中韓的糾紛不明智。

但對安倍來說,

可能是想利用美國謀求回歸亞太的戰略機遇中,

靖國神社問題以及由其帶出的二戰歷史做個了結。

——————————————————————————-

參拜靖國神社在日本是愛國表現

在國際被視為軍國主義翻案民族主義具體行動

———————————————————————————

相關内容

———————————————————————————

20060926—20121226( 6 年7 任首相 )

90 57  安倍晉三      2006年9月26日  2007年9月26日(1)

91 58  福田康夫      2007年9月26日  2008年9月24日(1)

92 59  麻生太郎      2008年9月24日  2009年9月16日(1)

93 60   鳩山由紀夫  2009年9月16日  2010年6月8日(<1)

94 61  菅直人           2010年6月8日   2011年9月2日(1)

95 62  野田佳彥      2011年9月2日   2012年12月26日(1)

96 57  安倍晉三     2012年12月26日  2013(?)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