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日企關注如何“撤出中國”

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3/01/45585.html

2013年01月26日

在華日企關注如何“撤出中國”

在華日企關注如何"撤出中國"

在華日企關注如何”撤出中國”

隨著對華投資風險逐步顯現,日企開始關心撤出中國市場的信息,參加在當地舉辦的撤資講座。圖為日系諮詢公司總經理前川晃廣在講課。

(共同社)

  【共同社1月26日電】

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問題引發反日遊行後,

日企進入中國的風險逐步顯現,日本企業對撤出中國市場的關注進一步提高。

在華經營伴隨著經濟減速、人工費增加、罷工等風險。

在中國,相關人士還舉辦了介紹撤資方法的商務講座。

日資“加施德諮詢(上海)有限公司”1月15日

在北京某酒店舉辦了題為“中國現地法人的出口戰略及撤退實務”的講座。

負責中小企業診斷的該公司總經理前川晃廣擔任講師。

前川表示:“撤出中國市場將伴隨很多問題,遠比進入時困難。”

他同時指出:“最難解決的是勞務問題。”

向當地勞動局提交公司解散的裁員計劃後,

相關信息會很快傳到員工耳中,容易引發混亂。

如果事態擴大,有關經濟補償的談判將難以進行,最終演變為勞資糾紛。

和當地政府的交涉也是一大難題。

注銷公司需得到政府批准,但當地政府因擔心稅收減少及就業困難等,

往往採取不合作態度,辦理相關手續進展困難。

前川指出,中國政府“習慣了引進外資,但缺乏應對撤資的經驗。”

有時政府會要求企業遞交規定中無需提交的資料,

辦理時間超出預期,造成更多成本負擔。

此外,由於中方合作企業不願接受撤資,會花費大量時間,

部分公司在企業章程寫明“連續3年虧損則商討解散”。

不過,多數企業在進入時並未考慮到退出事宜,

章程中的解散條款並不完善,這也成為以後無法順利撤資的原因之一。

參加講座的在華日企人士聽講非常認真。

一位企業管理層表示:“10年前利潤一直在上升,

但中國企業的過度生產導致商品單價下降,這幾年收支逐漸無法平衡。

我們正研究重新整合子公司。”

另一企業的法務負責人表示:

“通過反日遊行再次感受到風險,希望掌握相關方法。”

  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逐步取消了稅收等方面對外資企業的優惠。

各國企業為在這個巨大市場生存展開了激烈競爭,

外資工廠頻發罷工事件,商務環境日趨嚴峻。

  前川在約10年內幫助100多家日本企業進入中國市場,

近兩年則協助十幾家企業撤資。

他警告稱:“應在進入時學會退出的相關知識,重審企業章程,以防萬一。”

(完)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