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種田也會失業」!

「連種田也會失業」!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l/19/today-s1.htm

過去,

在城市都會工作討生活的人,

如果遇到逆境與不順,

有一句樂天知命的拚鬥語─「大不了回家種田」,

此話一出,彷彿天塌下來都有人頂著,

天無絕人之路,再大的困難,人總是會找到生存的出口。

當時,農村給人的安全感最起碼是:

只是多添一雙筷子,有做就有得吃,

因此成為出外者最後的避風港。

現在呢,

台灣的農村情狀究竟如何?

上週末,

數千名農民夜宿凱道,對馬政府的背信滅農發出怒吼,

也給了大家答案,

一位年輕時「大不了回家種田」的中年農民沉痛的說:

「沒想到,連種田也會失業」。

這位農友的田被政府兩次徵地,

不但田沒了,老家也沒得住,於是向人租地,

還參加了農委會的「小地主大佃農」計畫,

但是如今連租來的田竟然也要被徵收,

於是落得非要到台北來上街頭的命運。

一個真正想耕作的人,居然會沒田可耕,

可見官商聯手「圈地」的問題有多嚴重。

在高樓大廈櫛次鱗比的背景之下,

在馬政府多次宣傳經濟成長率破十%之際,

在ECFA已經簽署週年之後,

台灣的農民、農村、農業所謂「三農」問題,

竟被整治成這副面貌,讓人不得不疑惑:

一九四九年,國民黨在中國是被農民革命搞垮的,

莫非這次國民黨在台灣還要再被遭受壓迫的農民搞垮一次?

台灣的「三農」發展到今天,

有全球化浪潮導致的競爭力下降,

卻無有效對策因應;有制度面的沉痾,

包括公糧採購制度、肥料補貼、農地徵收、

糧食自給率、休耕補助、農產品價格等等,

需要全面的檢討;也有結構性的偏差,

例如產銷資訊與通路由農會系統掌握的安排,

已經到了大破大立、徹底改造的關鍵時刻。在此百廢待舉、

百病齊發的當頭,尤其有個核心病灶必須加以揭露,

若不去除,國民黨垮台將指日可待。

過去三年多的時間,

馬政府所派的農委會主事者,

是個高度政治性、低度專業性的黨官。

查查他的新聞事蹟,罕見建設性的農業興革,

爭議倒是不少。

八八水災時,雲林縣農業損失逾五億元,

他前往當地勘災,不但並未聽取縣府災情損失報告,

而且刻意由不具公職身分的國民黨縣長參選人、

立委補選參選人陪同,由於全程未提農損補助辦法,

因此被農民們質疑是假勘災真輔選。

後來,

馬總統出訪海地,這位大主委跟上了飛機,

還寫了一首有感「詩」,全篇無關本業,

奉承拍馬不少,看看他寫的

「越洋千里賑海地,追星趕月訪友邦,

空中得閒論時事,總統國政滿行囊」,

再看看凱道上的農民,他們顯然不在總統的行囊之中。

去年,

台東立委補選,這位主委很勤快又出現在國民黨候選人的場子,

這次他站台砲轟在野黨主席不該反ECFA,

但是ECFA有何好處他沒說,說的卻是:

過去台灣教育不普及,文盲多,現在教育普及了,

有些人很會讀書,學歷很高,卻不講道理,

台灣目前充斥不講道理的「理盲」。

還說「台灣不藉ECFA加入東南亞國協,死路一條。」結果呢?

現在ECFA簽了,台灣農民照樣死路一條,東協照樣沒有加入。

在這位主委帶領下,

他的兩個副手也很「驚人」,

一個幾次浪費公家資源,頻發新聞稿反擊農業學者的指教;

另一個在最近陪「馬皇」出巡,農民抱怨收入太少,

他說:農民一天工作才一個多小時,

怎麼跟勞工一天工作八小時比?

農民反映盤商收購價太低,

他說:價格太低就不要賣,找其他家啊!

在這種團隊主政下,馬英九在蕉農陳情香蕉價格太差時,

說出:「怎麼不早說?」

以及吳揆在接見農民代表時低喃五次「媽的」,又何奇之有?

根據官方的資料,

今年馬政府所編的政事別農業支出,

佔總預算的三.四%,然二○○五年的比例則是六.九%,

一半不到。在有限的經費中,既要大手筆補助台北花博,

還要大登廣告自我安慰「農民笑了」,

剩下能有多少真正用在台灣這群弱勢的同胞身上?

馬政府的不用心,以及圈地搶水的沒良心,

既然搞到台灣「連種田也會失業」,

那麼大家只好用選票讓馬團隊全部失業,

讓他們嚐嚐沒官可做、沒班可上、沒事可混的滋味。

————————————————————————

補助花博35億 收購公糧缺6億 農委會調高收購價3元 被迫動用政院第二預備金

補助花博35億

收購公糧缺6億

農委會調高收購價3元

被迫動用政院第二預備金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y/5/today-t1.htm

〔記者鍾麗華、劉榮/台北報導〕

農委會補助花博高達三十五.二七億元,

結果出現嚴重預算排擠,

農委會日前調高公糧稻穀收購價,

一年將增加支出六億元經費,但是卻找不出錢,

不但被迫動用到行政院的第二預備金,

又造成米價上漲,

民眾的納稅錢不但被用來收購公糧,

自己還得多花錢買米,等於被剝了兩層皮。

*

白米零售價跟漲 民眾被剝兩層皮

農委會今年預算九百五十六億元,

第一預備金四千多萬元,

第二預備金則是行政院因應緊急狀況的救命錢,

今年大約編列了八十億元,

調高公糧收購價格所支付的六億元,

就佔了將近七.五%,

萬一國家再有緊急開支,

財政必將更加困窘。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

四月二十一日到立法院報告時,

不願調整收購價,

僅承諾一個月內做出評估,

但三天後、

二十四日馬英九總統下鄉宣布提高公糧收購價,

農委會二十六日正式調高價格三元,

不但政府得再增加六億元支出,

更造成稻穀全國平均價格

從每公斤二十.六元漲至昨天二十三.七六元,

漲幅十五.三%;

白米零售價也應聲上漲,

從三十六.九五元漲至三十八.六五元,

漲幅近五%。

*

學者:增6億糧價 應由北市府出

開南大學行銷系榮譽講座教授吳明敏指出,

農委會花了超過三十五億元補助花博,

現已出現嚴重預算排擠,

不僅吉園圃、有機農業的預算

今年比去年減少六成五,

產銷履歷也只剩下一千萬元,

比去年減少三成七。

連調高公糧收購價增加的六億元經費,

都要由第二預備金支出。

花博花了中央政府很多錢,

相關的商品和門票收入

全歸台北市政府所有,

要台北市政府幫忙農民,

甚至付這六億元也不為過。

台北花博發言人馬千惠回應,

花博的產值是由全民共享,

創造出的經濟效益也是全台灣共同創造,

並非由北市府獨享。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

陳吉仲說,

雖然增加的米價

佔國人平均飲食消費支出並不多,

但是高糧價對中低收入戶的影響卻相當大。

陳吉仲表示,

多數農民沒有烘穀設備,

只把濕穀以輔導收購價格將權利賣給糧商,

糧商烘成乾穀後,

再以更好的計畫收購價格賣到公糧倉庫,

從中賺取價差。

若直接補貼給農民,

可以吸收種稻上漲的成本,

後端價格也不會連帶上漲。

*

崑濱伯:提高收購量 農民才有利

崑濱伯說,

農村都是老人,無力把稻子運到公糧倉庫,

交給糧商較省事;雖然公糧收購價提高,

但因成本提高,農民收入也不可能增加。

「十大經典好米」得主莊有志也說,

農民無力烘穀、曬穀,

把濕穀交給糧商時

還被「挑三揀四」刻意壓低價格,

除非公糧願意收購濕穀,

或政府直接把補貼給農民,

否則農民根本無法獲益,

消費者又吃大虧。

苗栗苑裡農民陳文龍與崑濱伯都認為,

除了提高收購價,

更應提高收購量才能真正增加農民收益。

如果農委會三十五億的花博補助款

用來增加公糧收購,

以每公斤二十六元收購價格計算,

可增加約十三.五萬公噸的公糧,

等於比現行收購量二十萬公噸,

再增加近七成的量;

即使把花博補助款直接補助稻農,

也可讓全台二十二萬七千戶稻農

每年再多約一.五萬元收入。

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表示,

花博預算是分年編列,

而公糧收購動用第二預備金,

是因為今年預算已經編列,

對於額外增加的支出,

才會動用第二預備金。

—————————————————————-

<檢驗民主的細節 戳破台灣民主法治假象>

*

多數農民沒有烘穀設備,

只把濕穀以輔導收購價格將權利賣給糧商,

糧商烘成乾穀後,

再以更好的計畫收購價格賣到公糧倉庫,

從中賺取價差

*

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表示,

花博預算分年編列

而公糧收購動用第二預備金,

是因為今年預算已經編列,

對於額外增加的支出,

才會動用第二預備金。

—————————–相關—————————-

農友,請到花博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