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民主,半獨立

半民主,半獨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feb/19/today-f2.htm

民主化和獨立化

是台灣這個國度的雙重政治困境。

兩種困境,並行存在。

兩種困境,相互影響。

突破其中之一,

才能解決相互影響的困境。

與一般第三世界國家不一樣,

它們獨立了,

只是民主發展不全。

所謂的後殖民狀況,

獨立運動的精英份子

掌控政治特殊權力、

阻礙民主化,是原因。

當下這一波北非的突尼西亞、

埃及伊斯蘭人民革命,

就是獨立後

累積的長期不民主現象的反撲。

星火仍然繼續燃燒,

向北的阿拉伯國家,

甚至向南的非洲國家,

這些大多從英國殖民地獨立的國家,

正從網路資訊的推動,

展開民主的自覺運動,

與一九八○年代末期的蘇聯解體、

東歐民主化,前後輝映。

被共產黨解放的東歐前共產國家,

在第二世界掀起的波瀾,

鑑照著這一回

在第一世界以美國為主宰者

庇護的威權獨裁國家內部的反抗潮。

雖然獨立了,也要民主,

而不只是在

民主列強國家的利益影響下,

被本國的專制權力宰制、剝削。

拉丁美洲國家

是最早從歐洲殖民統治獨立的國家,

不同於美國之從母國獨立。

後殖民狀況率先在拉美國家顯示,

交織在左翼、右翼的革命路線,

形成它們的漫長民主化練習歷史進程。

東南亞、中東、非洲

在獨立後的政治也顯示這種權力現象。

在台灣,

看這一回的北非伊斯蘭人民革命運動

不應只是隔岸觀火的心態。

掌握國家機器的人、

被統治的人,

都應該站在自己的角度,

睜大眼睛,

敞開心胸,好好看看、細細想想。

為什麼統治權力看似穩固,

卻又那麼脆弱?

手無寸鐵的人民,

為什麼革命之火那麼熾烈?

在某種意義上,

台灣在一九九六年,

總統直選後,

也進入後殖民時代,

儘管國際的法理與現實,

台灣的國家地位並不完全,

但人民仍然可以經由選舉

決定統治權力的屬性與走向。

然而後殖民也有後殖民的問題性,

一些後殖民國家的權力現象

也會在台灣產生。

何況,

台灣未真正完成主權獨立國家的建構,

而是卡在「中華民國」的殘餘、虛構,

他者體制內。

「中華民國」論者

也要看清自己的困境。

半民主、半獨立

是台灣這個國度的雙重政治現實,

投入政治改革運動的人們,

除了權力的競逐,

還要多多思考台灣的困境和現實,

民主化要努力、獨立化也要追尋。

 

(作者李敏勇,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