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背常理的秘密協定

09.05.2016

http://dw.com/p/1IkTn

 

違背常理的秘密協定

=================

一百年前,

英國和法國秘密簽署塞克斯皮科協定

在中東地區劃分了勢力範圍。

 

這一協定為日後的種種衝突埋下了伏筆。

Jordanien Beduinen Sykes-Picot Abkommen

挖土機正在拆除一堵牆。

 

很快挖土機剷出的道路就已經足夠寬,

可以讓吉普和載重車等車輛通行。

 

這裡是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邊境,

不過,現在已經沒有邊界檢查了。

 

“伊斯蘭國”的武裝人員射殺了邊防警察,

邊界已經名存實亡了。

 

2014年六月在網絡發表的這段視頻要告訴世人的訊息是,

伊拉克和敘利亞作為國家已經不復存在了。

 

伊斯蘭國“在其宣傳片中聲稱,

西方帝國主義對中東的操控已經被劃上了句號。

 

敘利亞同伊拉克的邊境存在了近一百年的時間。

 

1916年五月,

英國外交官馬克·塞克斯(Mark Sykes)

法國外交官

法蘭索瓦·喬治·皮科(François Georges-Picot)

簽署秘密協定,

奠定了這段邊界的走向。

 

正因為如此,

“伊斯蘭國”在其宣傳片中宣布了”塞克斯和皮科的終結。”

 

那麼,塞克斯皮科協定是不是

歐洲人反阿拉伯世界的一場陰謀呢?

 

很多阿拉伯人確實是這樣認為的。

 

敘利亞裔德國政治學家巴撒姆·迪比(Bassam Tibi )對德國之聲表示,

過去幾年中,他不得不經常談到這份協定。

 

“每個中學生都要在歷史課上

不斷學習塞克斯皮科協定及其造成的歷史創傷。

 

不僅對敘利亞人,而且對所有阿拉伯人來說,

這都是一個歷史創傷。”

 

對中東的劃分

根據塞克斯皮科協定,英法兩國在一戰獲勝前,

就已經開始了對奧斯曼帝國的大部分地區的瓜分,

而當地人卻沒有任何發言權。

 

法國人分到的地盤從今天的土耳其東南

橫跨伊拉克北部直到黎巴嫩的廣泛地區。

英國人得到的地盤包括伊拉克中部和南部。

 

而英法各自地盤的中間地帶,

也就是今天敘利亞、約旦、伊拉克西部以及阿拉伯半島的東北部,

在計劃建立一個由英法共同控制的阿拉伯王國。

Sykes-Picot Abkommen Mark Sykes und Jacques Picot

協定簽署人塞克斯和皮科

 

在這段歷史中,

德國人也同樣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

德國人希望通過戰爭在中東地區削弱其敵對國。

 

德國當時是奧斯曼帝國的盟友。

 

德國人同遜尼派最高宗教領袖伊斯坦布爾哈利發合作,

呼籲阿拉伯人發動針對英國人的聖戰。

 

而英國人則同貴族胡賽因·本·阿里結盟。

 

當時,本阿里作為聖城麥加和麥地那的守護者,

是僅次於哈里發的第二位宗教領袖。

 

1915年10月,

英國駐埃及最高長官麥克馬洪向胡賽因·本·阿里

提出一個頗具誘惑力的建議:

如果阿拉伯人能夠支持英國人,

那麼英國願意幫助本阿里建立一個獨立的王國。

 

“英國願意在本阿里提出的邊界內建立一個阿拉伯國家,

並予以外交承認。”

 

“阿拉伯外牆之後”

英國人和本阿里的聯盟很快得以確立。

 

本阿里之子費塞爾·本·胡賽因稱為阿拉伯人的統帥,

在英國間諜托馬斯·勞倫斯

(Thomas Edward Lawrauce)的協助下,

他們很快打敗了奧斯曼帝國的軍隊。

 

一戰結束後,巴黎和會開始討論中東的新秩序。

 

費塞爾努力捍衛阿拉伯人的利益。

 

“我相信,

各國列強肯定會把阿拉伯民眾的利益置於各國物質利益之上。”

Historische Karte Sykes-Picot Abkommen

協定原圖:藍色為法控區紅色為英控區

 

最終,費塞爾還是失望了:

法國和英國仍堅持此前對中東的劃分。

 

可以存在阿拉伯國家,但必須置於英法的管控之下。

 

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

喬治·寇松(George Lord Curzon)宣稱,

要將英國的經濟利益藏在”阿拉伯外牆”的後面。

 

“執政權掌握在英國人手中,

而由一個由穆斯林- 有可能的話- 阿拉伯團隊來進行管理。”

 

新的國家秩序

巴黎和會各類協定所產生影響非常之大。

 

根據這些協定,誕生了兩個新的國家:敘利亞和伊拉克。

 

1922年成立的國際聯盟還對另一個新國家予以承認:黎巴嫩

 

與此同時,

國聯還計劃在同一年為”猶太民族及建立一個家園“,

這也就是後來以色列建國的基礎。

 

費塞爾當時曾在巴黎表示

“我要強調,

我們阿拉伯人並沒有針對猶太人的民族或者宗教仇恨,

儘管世界很多地區令人遺憾地存在這種觀點。

 

然而,

費塞爾的良好願望很快就在殘酷現實面前破滅了。

 

第二年,也就是1923年,

英國人將外約旦地區從巴勒斯坦分割出去,

這為後來約旦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早在十九世紀末,

英國人就已將小酋長國

科威特至於自己的保護之下。

 

一戰後,科威特宣布獨立。

 

尚未解決的爭端

Islamischer Staat / Flagge auf Berg / Syrien

“伊斯蘭國”成了陰謀論的受益者

 

新的國家秩序為日後接連不斷的衝突和戰爭埋下了伏筆,

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日益激化的以巴衝突,

1975年至1990年的黎巴嫩戰爭,

1990年薩達姆入侵科威特引發的第二次海灣戰爭,

一直處於準戰爭狀態的土耳其以及伊拉克的庫爾德地區,

敘利亞後來也捲入了相關的衝突。

 

2003年,美國人的入侵使局勢變得更加糟糕。

 

美國人的管理無方,

使得教派分割線一帶產生對峙狀態,

並進而產生了恐怖主義組織”伊斯蘭國“。

 

伊斯蘭國很快就滲透到正在遭受內戰之苦的敘利亞。

 

儘管”伊斯蘭國”的產生

並不能完全歸咎於1920年代對中東地區的重新劃分

但這種劃分確實為中東地區日後的衝突,

暴亂和戰爭提供了土壤。

================================================

 

 

 

====================================================

 

 

 

========================================================

千禧一代是怎樣改變了中東

http://cn.tmagazine.com/books/20140902/t02arabes/zh-hant/

 

IRSHAD MANJI  2014年09月02日

2011年,把塔里爾廣場槍擊的視頻貼上網絡。

2011年,

把塔里爾廣場槍擊的視頻貼上網絡。

Ed Ou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千禧一代是怎樣改變了中東

=====================

在如今,

關於中東,你很難聽到什麼正面的說辭。

 

此外,胡安·科爾 (Juan Cole)可不是一般的觀察家。

 

他是密歇根大學的歷史教授,

也是既高產又受歡迎的時事博客寫手。

 

他是美國人,

但童年時期曾經在法國和埃塞俄比亞生活過。

 

他是個左傾的理想主義者,

比那些陰沉沉的「佔領者」們要樂觀得多。

 

他是個世界主義者,還經常和20多歲的人打交道,

他的新書《新阿拉伯人》(The New Arabs)中

有很多注釋是數碼一代根本不需要的,

所以更像是對嬰兒潮一代發表的講演

——你不知道什麼叫「肉體空間」

(meatspace,來自賽博朋克和科幻小說術語,

指和「網絡世界」「虛擬世界」相對的「現實世界」——譯註)?

 

接着往下讀。

 

《新阿拉伯人》按時間順序記載了

發生在埃及、突尼斯和利比亞激動人心的青年反抗運動。

 

一開始,科爾的觀點有些矛盾,

「互聯網的崛起在這些社會運動中所起的作用,

或許並不像某些西方媒體所報道的那樣重要,」他指出。

 

科爾認為,

抗議者們要求政府更有責任感,

而網絡也確實極大地擴展了他們的影響力,

為他們帶來更多共鳴。

 

就拿已經成為典型的

穆罕默德·布瓦吉吉(Mohamed Bouazizi)的故事來說吧。

這個突尼斯年輕人被政府官員敲詐和掌摑,

於是在當地市政廳門前自焚,成為起義的導火線。

 

互聯網迅速放大了布瓦吉吉的神話,說他是大學畢業生,

這會令一個受過教育的下層社會成員覺得他是自己人,

想繼承他的事業。

 

事實上,

由於貧窮,布瓦吉吉連中學都沒念完。

 

他的名字也不是穆罕默德,而是塔里克(Tarek)。

啊,這就是社交媒體的洗腦力量。

不過,

科爾編織了一張更大的網絡,互聯網只是其中一環。

他的網絡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要描繪出過去十年內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亞爆發的各種騷亂。

 

罷工、麵包短缺、缺水、通貨膨脹、失業

——這一切都落在渴望個人自治與政治自由的一代人頭上。

這些事件令這本書充滿混亂。

 

熱衷政治的讀者會心滿意足,而其他讀者則需要耐心。

但是科爾最終還是做到了。

 

他描述了那些站在最前列去保護埃及抗議者的人們,

這是激動人心的多元主義,這個部分也格外生動。

 

埃及信奉基督教的年輕人為他們的穆斯林夥伴充當保鏢,

因為他們知道穆斯林在周五要匍匐禮拜

——這是他們走上街頭抗議的序曲

——而穆斯林們都低着頭,軍警會攻擊他們。

 

足球流氓們有了新的的活動:

在塔里爾廣場附近保護抗議者。

 

穆斯林兄弟會也去保護他們世俗的朋友,

特別是在有些失去工作的導遊

騎着駱駝徑直衝進行動分子人群的那一天。

 

這本書對利比亞的報道也很精彩。

 

年輕的利比亞人目睹了突尼斯與埃及的革命狂熱,

也想趁機利用世界的關注。

 

他們把網絡智慧和老式的議會遊說結合起來,

保證利比亞上空有了禁飛區。

 

卡扎菲的一個兒子關閉了互聯網,

但他被人們的智慧擊敗了。

 

不同政見者們用手機撥打一個特殊的號碼,

可以自動把他們的語音信息傳到Twitter上去。

 

但最後,

還是發生在農田、工廠與小巷中的抗議行動

導致了卡扎菲和同黨的下台。

 

穆斯林的齋月也沒有導致事態停止。

 

日落後,人們就有機會補充食物和武器。

 

晚禱成了「起義的信號」,

 

甚至那些密謀讓伊斯蘭教與政府分離的人們也遵守這個信號。

 

至於社交網絡上那些「贊」和「分享」,

科爾的書表明,革命最重要的勝利都是現實社會中的努力所帶來的

——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肉體空間」。

 

但是勝利到什麼程度呢?

中東真的改頭換面了嗎?

 

突尼斯的情況可以提供線索。

 

起義之後,「成立了100多個新政黨」。

相反,之前的政權「只允許八個政黨存在」。

 

這些政黨將會很忙。

 

一個「有名的」突尼斯說唱歌手支持伊斯蘭教法。

 

一個「著名知識分子」鄙視伊斯蘭教法,

稱其是猶太教的產物,是拙劣的模仿品。

一個教師指出:「現在我們必須學習民主。」

 

對於一個受困於當下滿足感的時代來說,

這堪稱異端的智慧。

==========================================================

《新阿拉伯人——千禧一代是怎樣改變了中東地區》

胡安·科爾

348頁,西蒙與舒斯特出版社,26美元。

——————————————————————————————

Irshad Manji 是《安拉,自由與愛》(Allah, Liberty and Love)一書的作者,

紐約大學羅伯特·F瓦格納公共服務研究生院道德勇氣項目的指導者。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4年8月24日。

================================================================

1969年  2011年 42年 利比亞狂人 格達費 ]

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亞脫離意大利統治獨立,

建立了在伊德里斯國王領導下的聯合王國。

———–

但是自從卡扎菲上校在1969年發動政變奪取政權之後,

利比亞只紀念卡扎菲上台的日子。

2011年12月24日42年來的首次獨立日慶祝活動

 

[相關] 利比亞42年來首次舉行獨立日紀念[ BBC ]

=============================================================

[ 阿拉伯之春,茉莉花革命 狂人格達費  台灣政戰學校遠朋班 ]

這股二十一世紀初掀起的伊斯蘭世界人民革命風潮,

正在清理二十世紀末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獨裁政權。

美蘇兩大陣營冷戰對峙的年代

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青壯派軍人,

被送到美國的忠貞盟邦受訓,

成為西方世界對抗共產主義擴張的尖兵。

例如

利比亞狂人格達費早年曾到台灣政戰學校遠朋班研習。

這些青壯軍人回到了自己的國家,部分人開始結盟串連,羽翼漸豐,

最後以政變手段打倒了舊勢力,成為新的執政者。

——————

[相關] 中國在非洲搶資源 在台灣買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