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孟︰恐形成菁英壟斷

 

陳師孟︰

恐形成菁英壟斷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21/today-p1-2.htm

〔記者林恕暉/台北報導〕

民進黨中執會前天決議

由黨主席籌組「提名委員會」,

提出不分區立委遴選名單,

交由中執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

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昨天質疑

此舉將使黨員失去行使權利的機會,

形成菁英壟斷;

北市議員簡余晏更痛批這是「派系把持」,

呼籲黨員打電話向黨部或黨代表表達反對立場。

陳師孟昨主持電台節目時表示,

他贊成由黨主席籌組提名委員會

遴選不分區立委名單,

且人選都應經提名委員三分之二同意,

以排除某些惡名昭彰者;

但第二階段應該黨員投票,

讓不分區立委名單依得票多寡排名,

讓黨員有參與的權利,

若由中執會決定名單,

將是「危險的制度」。

簡余晏指出,

他們都很支持蔡英文當黨主席,

但不分區提名制度必須可長可久,

未來蔡英文卸任黨主席後怎麼辦?

民主時代不能只倚靠聖人賢君,

若通過中執會版辦法,

會變成新潮流、綠色連線

等特定派系在決定不分區立委名單,

讓民進黨失去理想性;

民進黨不能人治,

必須建立制度,

應讓黨員有參與決定的民主機制。

台南市議員王定宇說,

他支持蔡英文主席,

但若採中執會版本,

未來不分區立委將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類似林義雄等超高聲望,

讓派系不敢反對者;

另一種就是經派系妥協、分好的人選,

而沒有參加派系者很難被提名,

這等於讓民進黨回到當年

備受批評的「幹部評鑑」制度,

違背民主基本價值。

前新系中執委段宜康表示,

此案為林佳龍提出、柯建銘推薦,

謝系更率先表態支持,

是各派系妥協可以接受的方案,

他本來也力勸蔡英文不要接受,

因為黨主席必須為提名委員會負責,

在位子有限、

卻要引進外界人士符合社會期待,

又須滿足派系要求的情況下,

黨主席壓力太大。

台北市黨部主委莊瑞雄認為,

提名委員會能否提出

可以讓社會眼睛一亮的名單,

將是重要關鍵;

若名單毫無新意,就失去改革的意義,

這些壓力現在都在蔡英文身上。

民進黨總統提名 扁促3、4月產生

 

民進黨總統提名 

扁促3、4月產生

http://www.twtimes.com.tw/html/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40231

〔記者張振峰台北報導〕

前總統陳水扁辦公室昨天召開記者會,

公布最新一期的阿扁札記文章

「民進黨的盲、茫、忙」。

陳水扁在文中表示,

民進黨透過投票或全民調產生總統候選人,

應該都差不多;最重要的是,時間不要拖太久,

否則過多的內耗致折損戰力,是大家所不樂見。

對於目前陷於初選提名辦法紛擾的民進黨,

陳水扁認為,

民進黨透過投票或全民調產生總統候選人,

應該都差不多,民進黨是一個民主政黨,

黨意與民意不會南轅北轍,一定是一致的,

全民調的第一名也一定是黨員投票的勝出者。

他說,能夠協調以全民調產生候選人最好,

不行,要有辯論及黨員投票也無妨,

最重要的是,時間不要拖太久,

否則過多內耗致折損戰力,也不是大眾所樂見。

陳水扁表示,

二○一二年民進黨贏的策略在哪裡?

比較二○○四年及二○○八年不同的選戰策略

導致不同的選舉結果,

民進黨應該記取一次又一次的教訓,

光靠對手的犯錯、失誤是不夠的,

只有精準的認清民進黨的「盲」點,

才不會「茫」然,以致窮「忙」做白工。

扁辦主任陳嘉爵指出,

陳水扁認為民進黨應該在短期內

三、四月時就產生總統候選人,然後應戰,

這是最重要的,黨內不要有太多內耗;

另外,對於有人主張黨員投票前要辯論,

陳水扁也認為在五都辦就可以了。

陳嘉爵說,

扁認為沒有所謂中間選民,只有藍綠,

只有先激起支持者的熱情,才有可能贏得大選,

如果著重中間選民、著重個人特質,

太打個人戰就會失去團體戰。

陳水扁在文章中也指出,

前總統李登輝十年來一直想推第三勢力,

台聯黨就是第三勢力;台聯慢慢地喪失主體性,

如同親民黨走向泡沫化是必然結局,

台聯黨的式微

也意謂著台灣社會沒有第三勢力的空間。

陳水扁表示,

李登輝想鼓動國民黨內的本土派出走,

「十年前沒成功,十年後也不會有結果」,

民進黨想要重回執政「還是靠自己吧」。

他說,

「十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

國民黨的本土派敢帶槍投靠民進黨的還沒出生,

敢嗆馬英九的則已死亡」,

民進黨要擴大執政基礎,只有靠自己的力量,

經由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立委選舉取得國會過半的席次,

「而不是靠李前總統壽宴上坐在他旁邊的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