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訪》梁國源︰透過國際合作 避免匯率大戰

《星期專訪》

梁國源︰

透過國際合作 避免匯率大戰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oct/11/today-e1.htm

(記者簡榮豐攝)

記者鄭琪芳/專訪

近來非美元貨幣強勁升值,各國紛紛進場干預,全球匯率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教授及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梁國源表示,美國可能採取第二回合寬鬆貨幣政策,導致近期美元走弱、非美元貨幣轉強,但即將召開的G20,應會討論透過國際合作解決匯率問題,所以應不至於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匯率大戰。

梁國源認為,新台幣升值趨勢已確立,但在中央銀行操作下,屬於有秩序的升值,加上其他亞洲貨幣升值幅度更大,出口商應可找到損傷最小的方式來因應;當年「廣場協議」後,因為新台幣跟進日圓大幅升值而出現產業外移的情況,應不至於再度重演。

新國際準備貨幣 須強有力的協調

記者問:

近來亞洲貨幣面臨升值壓力,新台幣升值力道也相當強勁,主要原因為何?

梁國源答:最近的變化,是受到美國要做第二輪貨幣寬鬆政策(QE2)影響,最近美國經濟表現有點類似當年日本要走入「失落十年」前的徵兆,QE2就是要避免陷入那樣的困境,當年日本面臨通貨緊縮的問題,美國現在也有通縮跡象,核心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很低,因此希望藉由QE2將核心CPI拉上來。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下月初要開會,市場都預期會採取QE2,因此預先反應。一旦美國做了QE2,放出太多流動資金,美元就會趨貶,目前美國經濟處於緩慢復甦,美元貶值對美國有利,可以增加外需,所以QE2的附帶效果,就是讓美元價位弱化,現在美元是全面性的弱,不是只有對新台幣。

問:

這波美元走弱是短期或中長期趨勢?將會持續多久?

答:美元的弱勢有長期及短期的問題,長期對美元是不利的,因為美國雙赤字(經常帳赤字及財政赤字)的問題,美國握有發行美元的權利,掌握提供流動資金的功能,在大家允許美元扮演國際準備貨幣角色的情況下,美國可以有適度的經常帳赤字,但不能太大,現在美國雙赤字那麼大,如何支撐美元價位?

但是,就算美國有長期結構性問題,如果全球變得焦慮不安,市場就會變成高度風險規避,又會轉而去買美國公債,例如金融海嘯後美元轉強,就是因為市場焦慮,資金轉而買美國公債。換句話說,雖然美元中長期走勢不利,如果市場氣氛改變,美元會有一波短期的強勢,只是現在市場焦慮氛圍在衰退,所以短期對美元也是不利的。

目前各國的做法分成兩種,有些國家干預得比較積極,像中國、台灣及南韓等;有些國家比較沒那麼積極,例如巴西等;但最近巴西也開始積極干預,因為如果不干預匯率,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將受到很大傷害。現在各國都認為,如果大家要干預,我們也要干預,所以巴西財政部長才會說可能引發「匯率大戰」。

美國若真的垮掉 對中國衝擊更大

問:

除了巴西財長,最近IMF(國際貨幣基金)及World Bank(世界銀行)都對匯率大戰提出警告,目前有一派學者認為,匯率大戰使得各國在市場拋售貨幣,形同另類的貨幣寬鬆政策,對全球經濟復甦有好處;另一派則認為,匯率大戰很容易擦槍走火,可能引發貿易保護戰爭,你認同哪一派的看法?

答:現在大家開始了解,美元擔任國際準備貨幣的角色,有其困難之處,很多國家對於只以美元做為國際準備貨幣,是有雜音的,將來國際準備貨幣是以什麼樣的形式或計價單位出現,可能需要一個非常強而有力的國際協調程序。事實上,現在大家也漸漸往那個方向思考,因為有一天美元的國際地位可能會被打破,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鎊的國際地位就被美元取代了,現在美元可能重演當年英鎊的問題。

至於會不會真的演變成匯率大戰?我相信即將開會的G20(二十國集團)高峰會將會討論,匯率問題會是這次的熱門議題,而且G20多少會進一步討論國際合作,所以我不太覺得真的會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匯率大戰,現在的G20不像以前的G8(八國集團),有些成員是非常大的開發中國家,包括巴西、中國、印尼及韓國等,我不覺得有G20這樣的機制下,還會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問:

就算G20討論匯率議題,但美國及中國之間的匯率爭議能夠解決嗎?美國一再施壓人民幣升值,中國將會如何回應?

答:這個問題很難根本解決,但應該會適度解決,因為中國握有那麼多美國公債,美國垮掉的話,中國也是很難受,所以對於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中國也會適度反應。人民幣對美元從八點多元調到六點多元,就是中國對國際壓力的回應,中國今年六月宣布匯改,只是調整動作很緩慢。

現在的整體問題是,雖然全球經濟已步入復甦的狀態,其實是非常不平衡的復甦,先進國家復甦得很緩慢,新興國家復甦得很快,特別是亞洲以中國為中心的這一塊。金融海嘯後,很多國家都要擴大內需,其實不是那麼容易,所以在內需尚未擴大前,希望藉由外需將經濟拉上來。

中國的匯率有沒有低估?當然低估!很多估計認為人民幣應該升值三十%、四十%,但目前全球總需求不是很足夠,各國都想擴大外需,中國也擔心人民幣過度升值,外需降下來,失業問題將惡化,因此,目前人民幣升值方式不符合國際期待。

台幣有秩序升值 廠商應找新模式

問:

近來新台幣升值力道也很強,經建會認為「產業不能一味抗拒新台幣升值」,新台幣升值似乎不可避免,將對國內經濟造成什麼影響?

答:新台幣是不是過度升值,不應該單看新台幣對美元的雙元匯率,比較好的指標,應該看新台幣「有效匯率指數」,也就是跟相關貿易對手國的「一籃子貨幣」,其實新台幣有效匯率指數沒有在升值,因為其他亞洲貨幣升得比新台幣更兇,大家感覺新台幣升得很多,是用新台幣對美元的雙元匯率去看,要衡量出口價格競爭能力,應該看有效匯率指數。

新台幣升值,不能說對出口沒有影響,因為畢竟還是升值了,可能壓縮廠商的獲利空間,而且匯率天天這樣波動,對廠商會造成很大困擾,即使廠商避險也是要成本。如果新台幣升值趨勢是確立的,有兩種升值形式,一種是有秩序的升值,一種是無秩序的升值,現在的狀況絕對是有秩序的升值,目前新台幣對美元確定是在升值的軌道上,廠商可以藉由央行操作的模式,找尋一套模式,以損傷最小的方式來因應。

除了影響出口之外,新台幣升值對於刺激內需,多多少少也會有效果,上一波新台幣對美元從四十多元升值到三十六元、再升值到二十多元,的確是帶動內需上來,也是造成當時房價飆升的原因;至於刺激內需的效果有多大,還要看進口品會不會替代,而且,新台幣變得較有價值,民眾更會到國外旅遊,所以不完全是刺激內需,要看所得階層及消費習慣如何。

問:

誠如你所言,相較於其他亞洲貨幣,新台幣走勢偏弱,有人認為新台幣維持低匯價,導致內需不振,是國內低薪資、低就業及高房價的主因,你認同這樣的說法嗎?

答:將這些問題完全歸咎於匯率因素,也是太沉重了,因為台灣內需不振有幾個結構性的因素,第一個是少子化,人口成長減緩導致內需弱化;第二個是消費能力不足,這跟產業結構有關,台灣產業發展太集中於電子製造業,吸納的就業人口不高,所以我們一直希望發展比較能夠吸納就業人口的高階服務業。

至於高房價問題,金融海嘯後,大家對實質資產偏好提高,對金融資產偏好降低,這是一個因素;在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下,低利率壓低房貸成本,以及降低遺贈稅帶動資金回流,也是原因之一;另外,銀行過度競爭及卡債風暴後銀行授信全力衝刺具有抵押品的房貸市場,也是原因之一。總之,台灣內需不振、房價高漲的原因很多,絕對不是單一匯率因素造成的。

低薪資與低就業 不能全歸咎匯率

問:

最近國際金融協會(IIF)呼籲制定新版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當年廣場協議後,新台幣跟進日圓大幅升值,結果出現產業大量外移的情況?

若新台幣持續升值,會不會重蹈當年覆轍?

答:當時是傳統產業先出走,接著才是加工層次較高、附加價值較低的電子產業,因為匯率升值,廠商尋找更低的生產基地。但話說回來,當時新台幣升值幅度比其他國家大,台灣屬於匯率升值很多的那幾個國家之一,現在情況並非如此,所以不至於像當年那麼嚴重。

更何況,即使有新的國際合作來處理匯率問題,也不會複製當年模式,因為廣場協議是針對日圓,現在是針對人民幣,而且中國又看到日本在廣場協議後出現失落十年、甚至十五年,所以當年的模式是不可能的。

廣場協議是國際合作方式下的匯率干涉,這個精神還會持續下去,但不會像當年日本的狀況,而是會採取不同的形式。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