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年輕人前途黯淡的主政者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29/today-s1.htm

自從行政院長吳敦義把自己的烏紗帽與失業率掛鉤,

政府就卯足全勁,

希望把失業率降為五%以下,

因為吳敦義曾經宣稱,

年底前失業率若高於五%,他就下台。

「創造就業」因此是與中國的ECFA之外,

現今馬英九政府的首要工作,

連日來馬總統接見「創造就業貢獻獎」代表,

在總統府財經月報要求

注意學生畢業潮對失業率的衝擊,

乃至宣布以一百三十七億元

增加十三.五萬就業機會,

在在凸顯失業問題的嚴重,

已不容馬政府輕忽。

就業原係升斗小民最起碼的要求,

有工作才有所得,

衣食足才能知榮辱。

但馬英九執政兩年來,

失業率首度飆破六%,

去年平均失業率五.八五%,

不但史上最高,

也在亞洲四小龍表現最差勁;

失業因此在民調中被列為對馬政府施政

最不滿意的主要項目。

失業率高,反映經濟社會景況不佳,

年輕人受害最大,不僅工作不容易找,

薪水也不增反減。行政院勞委會的調查顯示,

整體受僱者去年平均薪資較前年縮水一.八三%,

職場菜鳥起薪也比前年下降,

大專畢業新鮮人起薪降幅較大。

更令上班族憂心的,馬政府上任以來,

去年台灣上班族薪資不但不增反降,

實質薪資更倒退回十三年前水準。

僅失業率居高不下與薪資不增反減,

已足以讓受害最大的年輕人,

對主政者心生不滿,

且明白反映於民調之中。

根據本報上週就馬英九上任兩年所做民調,

馬英九在廿至廿九歲年輕族群,

以一成七四支持度遠遠落後蘇貞昌的四成八六,

也以二成二九輸給蔡英文的三成六七。同樣地,

台灣智庫於五二○前夕

對馬英九施政兩年的民調,

廿到廿九歲民眾,

滿意者廿八.三%,為六個年齡層最低;

不滿意者六十五.八%,

為各年齡層最高。

民調反映庶民心聲,

年輕人對馬英九及其政府的不滿,

箇中因素其實不難理解。

除了就業與薪資讓年輕人覺得日子難過,

兩年來房地產價格狂飆,

台北市房價更已讓無殼蝸牛,

尤其年輕夫婦要二、三十年不吃不喝,

才可能買得起房子。

其間,

馬政府不但對房價不合理的高漲束手無策,

可惡的是,它還不斷與若干政媒聯手,

炒作包括中國資金前來投資房地產的「利多」消息,

使得房地產市場極度脫離基本面,

其中的泡沫成分既嚴重悖離庶民經濟,

對整體經濟長遠穩定也形成極大隱憂。

同時,馬政府施政,

從降稅、ECFA到二代健保,

無不偏愛財團及有錢人,

對於辛苦工作的上班族與庶民大眾,

絕少有效關照。

兩年來,

馬政府已經把台灣搞得繼香港、中國之後,

成為貧富懸殊明顯惡化的社會。

更讓人民擔心的是,

馬英九全盤向中國傾斜的政策,

不但使「中華民國」在台灣也遮遮掩掩,

在國際間更逐漸被定位為「中華台北」

「台灣— 中國一省」,

台灣在馬英九主政兩年,

正把國家社會從戰後不論以「中華民國」或

台灣名義所維護的國家自主性,

揮霍殆盡。

對台灣人民,特別是年輕人來說,

台灣過去六十年與美日歐等經濟先進、

政治民主國家密切交往,

不但成就台灣經濟奇蹟,

也造就政治民主;

如今馬英九執行「終極統一」政策,

不啻把台灣帶向極權專制、經濟風險極高的中國,

國家社會的政治經濟,

都已出現不進反退現象。

對於這種自甘下流的主政者,

利慾薰心的財團視若無睹,

受「被統」意識形態所蒙蔽者也可能不在意;

要當正常國家社會的公民,

特別是年輕人,

當然看不下去。

年輕人一向都是台灣社會求新求變的先鋒。

二十年前,

數千名大學生齊聚「中正紀念堂」,

要求解散國會、

廢除臨時條款、

召開國是會議、

提出政經改革時間表,

是為「野百合學運」,

即其顯例。

如今面對馬政府一意孤行,

正把國家社會帶向沉淪的不堪境地,

年輕人已經從民調中表現其相當的不滿。

馬政府如果懸崖勒馬,

也許尚可收拾已失的民心;

如仍執迷不悟,執意強推ECFA,

或僅試圖以短期措施美化就業數字,

保住吳揆官位,

而不從根本的經濟產業政策著手,

且改變其全面親中政策,

最終為包括年輕人在內的台灣人民所唾棄,

指日可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