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解讀川普政權

2017-05-29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106073

渡邊將人/日本北海道大學副教授

 

自由共和國》

 

渡邊將人/

解讀川普政權~日本的學者這麼看

==========================

距今八年前,

歐巴馬政府剛成立不久,

筆者曾出版過一部寫給日本讀者的美國總統評傳

(「評傳 巴拉克.歐巴馬『跨境』的總統:

An American President with Asian-Pacific Roots」),

資料源自於筆者的單獨採訪,以一個外國人的身分,

這是鮮少有人能做到的。

筆者多次走訪印尼、夏威夷、加州、紐約、芝加哥、波士頓等地,

對歐巴馬的成長足跡進行了回溯式訪談,

根據他的恩師和好友們親口憶述,勾勒出了歐巴馬總統的人物形象。

從一個日本人或亞洲人的觀點來看,

夏威夷和印尼形成了歐巴馬大部分人格基礎的這個事實,

令筆者感到驚訝。

然而,更令筆者感到印象深刻的是,歐巴馬身為一位政治家,

他卻受限於美國國內政治的種種制約,

無法全面訴諸有關他的成長過程。

因為多文化性也存在著許多可能被視為「非美國性」的風險。

因此,他小時候受過印尼語教育,

也是首位「太平洋總統」的這一因素,

在政治策略上不可避免地被沖淡了。

 

雖然歐巴馬離任時,

「重返亞洲(Pivot Toward Asia)」策略還處於中途階段,

而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也無進展,

但是他選擇在珍珠港舉行日美首腦會談來為他的任期劃下句點,

相信這是他卸任後仍要參與亞洲事務的一種表示。

 

在這一形勢下,川普的亞洲外交啟動了。

他和蔡英文總統進行了電話對談,

這種首開先例的作風受到了各界矚目。

而在日本和美國之間,兩位元首除了確認了加強同盟之外,

掌握政權實務的關鍵人物,即美國副總統彭斯與麻生太郎副總理,

也開始實施雙方對話,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川普政權的動向,並不是沒有令人擔憂之處。

最大的隱憂有以下三點:

第一點,

川普政權很容易忽略或沒看清楚政策議題裡所包含的複合性。

 

以貿易協定為例,實際的貿易協定即使表面採取經濟協定的方式,

但同時其實也包含策略性的含意(Strategic Implication)。

 

就像TPP包含一種跳脫中國、帶動東南亞「貿易圈」,

進而牽制中國的這種策略性。

 

伯尼.桑德斯向美國雜誌透露,

他曾在總統大選前聽過歐巴馬提及TPP,

「他(歐巴馬總統)把TPP看作是一個

具有地緣政治學意義的議題(geopolitical issue)。

 

歐巴馬與其他總統不同,

不會佯稱TPP能創造出美國各式各樣的就業機會。

 

而他所主張的是,放棄了TPP,就等於任由亞洲受中國影響」。

 

川普總統在競選期間就已表明,

如果不是多國間的協定而是限於兩國間的協定

就可以與個別國家簽訂經濟協定,

所以他也不能算是「保護貿易主義者」。

 

不過,由於這些地緣政治學上的含意只在檯面下共享,

即使在贊成走自由貿易路線的共和黨黨內,

真正理解其策略性含意的人往往也僅限於安保專家。

 

TPP的多國間框架會給美國帶來甚麼樣的策略性利益,

或者例如台灣若透過加入TPP可降低經濟上依賴中國的程度,

川普政權是否能理解上述含意,都還是未知數。

 

第二點,

就是川普總統所具有的「大政府主義的共和黨總統」

這種「混合(Hybrid)」特性的問題。

川普總統並不是一個以「小政府」為優先的保守主義者。

 

在投資公共設施、脫離TPP、與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重新談判等問題上,就連民主黨左派也會吐露出真言,

說「幸好是川普當選了」。

 

民主黨即便在移民政策等「文化戰爭」方面採取反川普路線,

在經濟政策方面則有可能成為川普政權的啦啦隊,

鼓勵川普轉向「保護貿易主義」。

 

另一方面,在醫療保險、投資公共設施等方面的問題,

川普則與自己所屬政黨的共和黨議會之間存在著微妙的關係。

 

圍繞在「政府大小」的認知差距是相當大的。

 

川普的這種「混合(Hybrid)」特性

在總統選舉中為他自己贏得了白人與工人的大量選票,

然而在現階段實施政權時卻未能發揮其實際功能。

 

第三點,

是關於加強注重理念的同盟關係之必要性。

 

川普總統對中國的批評多半是以經濟問題為主,

很少提及歷任美國政權

長久以來一直關注的民主主義、人權、環境等問題。

 

川普式思考方法的特徵之一,就是非黑即白的二分法。

 

如果要同樣「區分」勝者與敗者、善與惡,

那麼,沒有比北韓更明顯的威脅了。

 

但是,假如在對付短期性威脅時,

需要攜手合作的對方本身是長期性威脅對象的話,

那麼該如何從中取得平衡呢?

 

川普政權對於這種問題似乎尚未設計出多層次的策略。

 

當然,對付眼前北韓的威脅是當務之急,

然而,我們期待川普政權除了能促進美中兩大國之間的相互理解,

還能和同樣擁有民主主義理念的盟友之間有更多的對話,

以期擬訂出更加細緻周密的亞洲政策。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台灣所能扮演的角色絕對不小。

==========================================

===========================================

[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