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論》公民自救此其時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feb/28/today-p1.htm

立委補選結果揭曉,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再度慘敗,四席只得一席,不但在綠營地盤嘉義大輸三萬多票,在自己執政的新竹、桃園也慘遭滑鐵盧,只勉強保住花蓮。此一挫敗,不但是五個月來在三次立委補選及三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連續四次遭到選民拒斥,凸顯馬英九總統及其領導的黨,大失民心。

誠然,昨天的選舉,只有四席立委,選舉結果也不足以改變執政黨繼續牢牢控制國會的事實。但是,此一選舉結果,不僅是金溥聰兩個半月前接任中國國民黨秘書長以來,第二次主持選戰遭到敗績,也再度讓極力輔選無功的馬英九,顏面盡失,足以顯示所謂「馬金體制」,既無以扭轉該黨敗象,也顯有崩盤之勢。

四席立委補選,選的是中央民意代表,雖反映各地不同情況,當然也透露整體訊息,否則,朝野兩黨不會要員盡出,極力拉抬自己選將的聲勢,也引起全國普遍關注。從而,如果從整體角度觀察,特別是連續四次選舉的結果來看,最該為敗選負責的,自非馬英九莫屬。

藍營敗選 馬應負責

馬英九集黨政大權於一身,卻在總統任期尚未過半,就把當初囊括將近六成選票的旺盛人氣,揮耗殆盡,癥結與其說是民進黨的氣勢大幅提升,不如說是馬英九執政無能、傲慢、傾中、虛假,已經被台灣人民看破手腳。如果這些馬式執政特質不變,不要說馬英九只當一任總統之勢已經確定,搞不好台灣還會斷送在這個「黨國之子」手中,讓栽培他的兩蔣,在九泉之下跳腳。

馬英九主政未久,人氣盡失,可舉之例罄竹難書,僅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一事,即可一葉知秋。

對中國政策,向來為台灣人民所密切關注,因其攸關自身安全與福祉。馬英九處理ECFA,形同兒戲,直讓公眾看不下去。最基本的,他把中國視為可以政經分離、善意往來的對象,既無視中國併吞野心,也宣稱ECFA可以只取不給,中國農產品及勞工說不進口,就不進口。其次,與庶民生活脫節的馬英九,當然不願探究現今台灣高失業率與實質薪資不增反跌,貧富懸殊惡化,癥結其實在於對中國投資太多,而不是太少。ECFA把台灣經濟進一步孤注於中國這個籃子,庶民失業、薪水下降、含毒農工產品傾銷等經濟社會痛苦,勢必沒完沒了。

馬政府一直把「苦民所苦」口號掛在嘴邊,面對各界質疑,乃宣稱將提撥九百多億元救助受害產業,這其實是陷害台灣人民的又一章。不錯,二○○二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政府曾經由防衛機制及實質補助,減緩受害產業所受衝擊。加入WTO與ECFA最大不同,不僅打交道的是對我毫無領土野心的各正常貿易伙伴,還在於整體而言,加入WTO對我利多弊少。簽署ECFA對我即使不論政治暗算,僅就經濟而言,亦屬弊大於利;此時再由政府撥款救助,不啻進一步由全民買單,弊上加弊,台灣受害更深。

簽ECFA 弊上加弊

馬政府最惡劣的是,談ECFA寧可與中國水乳交融,卻不願向包括在野黨在內的社會大眾說清楚講明白。在被選民接二連三以選票唾棄之後,稍有良知的主政者,都會改弦更張,以人民最大福祉為依歸,惟鑒於「這個人」一貫一意孤行,加以台灣經其惡搞,沉淪風險已然大增,則關心台灣前景的有志之士,從今天開始,不能坐等下一次選舉,才再一次給新黨國當局當頭棒喝。

有志使台灣免於被出賣的人民,不妨從美國最近興起的茶黨(Tea Party)公民行動中,找到參考架構。這個去年初興起的公民運動,主要是抗議美國政府為紓解金融危機,不惜慷納稅人之慨,以巨資供應華爾街金融業,尤其虧損累累而接受政府金援的美國國際集團(AIG)高級主管,繼續領取大筆紅利的事實,更使這個運動從抗拒不合理徵稅,演變成反對政府劫貧濟富,舉債擴大財政赤字協助華爾街「肥貓」的群眾運動。

茶黨之名,取自美國革命期間波士頓茶黨。十八世紀北美洲被殖民者不滿母國英國增稅,喊出「在國會沒有代表,就沒有義務繳稅」(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口號,在波士頓港傾倒茶葉,對抗英國,最終引發美國獨立戰爭。

二十一世紀版的茶黨,帶有保守思想及民粹的性質,一年來風起雲湧,從言論層次逐步擴大,舉辦數次大型集會,吸引庶民參與,力足以動員百萬民眾,引發美國新聞媒體及政界注目,如今正打算成立政治行動委員會(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PAC),推倡公共政策議題或立法目標,延攬及支持主張財政節制、低稅、精簡政府等保守派議題的候選人。元月間,共和黨人布朗(Scott Brown)在麻州補選中擊敗民主黨對手,繼甘迺迪( Ted Kennedy)為聯邦參議員,不但在自由派的地盤勝選,也為歐巴馬總統的健保改革增添變數,即有茶黨助選之功。

師法茶黨 運用民氣

茶黨的點子也許是十八世紀的,但它充分運用二十一世紀數位化時代的科技,舉凡Facebook、Twitter、MySpace及部落格,都是茶黨宣傳、募款、動員、拉票的有力工具。誠然,台灣與美國國情不同,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程度相對較低,但是,有鑒於台灣沉淪危機重重,面對一意孤行的馬政府,雖屢經選民教訓,未必把民意放在眼裡,則在民氣可用的今年,關切自己家園及子孫前景的有識之士,師法茶黨的積極主動,從堅決反對ECFA開始,向公眾扎根,採取行動,應是選後即應展開的要務。

(作者盧世祥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