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美不應過度恐中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24/today-p1-2.htm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出,美國國力仍超過中國甚多,不應過度恐懼中國,以致於在經濟上對中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在人權議題上卻不敢抨擊中國,「經濟學人」並建議歐巴瑪總統下月訪問中國時,應不理會中國反對,與異議人士會面。

籲歐巴瑪關切中國人權議題

「經濟學人」報導說,未來幾年美中的緊張關係可能因兩大理由惡化,一是二○一二年台灣、美國將舉行總統大選,中共全代會也將進行權力移轉;二是國際強權結構出現變化,開始有美國和中國兩大集團(G二)的說法,即中國的國際地位已與美國平起平坐,但事實上,這是個誤解,且充滿危險。

中國的經濟規模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平均國民所得僅為美國的十四分之一,兩國的創新落差巨大,美國的國防預算為中國的六倍,而中國不可能拋售持有的美國公債,因為美元若貶值,中國將面臨鉅額損失。當美國消費者減少支出,中國的振興措施提振了國內消費,兩國貿易失衡引發的政治紛擾逐漸緩和;在此同時,中國在海外過度擴張,在美國失業率升高之際,已引發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氣氛。

就地緣政治而言,中國無力也無意挑戰美國,儘管中國領導人在國際舞台趾高氣昂,仍得面對國內不時爆發的各種抗議,這也說明中國為何老是訴諸民族主義。因此,美國與中國交往的策略若是由不安全感所驅動,這是奇怪且錯誤的。簡言之,美國不應過度恐懼中國,以致於在經濟上對中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在人權議題上卻不敢抨擊中國。

「經濟學人」說,歐巴瑪下月訪問中國時,不該犧牲美國的經濟自由價值,也不該犧牲個人自由價值。中國作為崛起的強權,獨裁政權更難被世人所接受,人權也不能只是權宜時的交易籌碼。歐巴瑪需要中國協助,不代表他不能批判中國的政治體系,他延後接見達賴喇嘛一事,更是沒有必要的討好中國。

美國應採取更有自信的與中國交往策略,那就是設法證明哪一種政府體系可長可久。中國在十一國慶前後羈押異議人士不是解決問題之道,歐巴瑪在訪問中國時,應不理會中國反對,與部分異議人士會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