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調的「國慶文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13/today-f2.htm

國民黨地方派系抱怨被馬英九當衛生紙消耗,若蔣介石父子地下有知,也會有同樣的感嘆:他選前哭兩蔣靈,選後「國慶文告」可以提陳誠、孫運璿、「自由中國」和「美麗島」雜誌,卻不提兩蔣。

馬氏國慶文告,已淪為自吹自擂的流水帳。胡錦濤慶祝推翻「中華民國」六十週年,要實現「完全統一」,馬的反應卻只輕描淡寫,成立「中華民國」建國一百週年紀念籌備會,和重彈雙方關係發展要有耐心、循序漸進的舊調,如此回應近乎討饒,還不如把兩蔣抬出來「反共」更有「精神」。

稱許「自由中國」及「美麗島」為民主人權奮鬥,而不提加害他們的人,倒是新鮮可喜;如果把加害人與被害人一併獎勵,那只有更荒謬。

「自由中國」雜誌存在於一個壓制、虛構、 幻夢的時代,蔣介石把他的流亡政府宣傳為「自由中國」,但「自由中國」卻「既無自由,也非中國」。

「自由中國」雜誌的貢獻不只是追求民主與人權;被國民黨炮製「匪諜案」打入黑牢的發行人雷震,還洩蔣介石的氣:他反對蔣介石「家天下」、反對「一黨獨霸」,指出「反攻無望」、主張建立新國家,更找台灣人領袖李萬居、高玉樹、郭雨新籌組結合外省自由主義者與台灣人的新政黨。

「反攻無望」是蔣介石不能說的秘密。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十日,葉公超與杜勒斯的機密換文已規定,「中華民國」政府未經美國「同意」,不能對中國大陸使用武力。這項機密在一九六二年六月二十三日,還由美國駐波蘭大使卡博特在華沙會談面告中國大使王炳南。

「反攻無望」及結合台灣人組織新黨,現在的用語就是「本土化」、民主化、「兩國論」,這些願景與「美麗島」雜誌的理想是一致的。三十年瘋狂抨擊美麗島人士為「暴徒」的馬英九,真有昨非今是的悔悟嗎?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