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二字不是可以隨便說的

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special1/4979-20130306.html

 

「戰爭」二字不是可以隨便說的

   村山宏為日經中文網撰稿:

中國的一部分媒體最近總是稱日本和中國很可能隨時爆發戰爭。

而這些報導傳到日本後,又加劇了日本人的反華情緒。

我倒不認為只要相互理解對方的立場就能恢復友好關係,

但誤解不斷加深、發展為軍事衝突的事態決不符合雙方的利益。

雖然中日兩國人民無需彼此喜歡,但為了避免誤解,

總需要對對方有個最低限度的理解吧。

日本被空襲後的樣子

  筆者在日經中文網上的《日本歷史教育之我見》一文中

曾經提出日本人有必要進一步學習近現代史。

詢問周圍的日本大學生是否知道石原莞爾這個人,結果所有人都回答說不知道。

石原莞爾是戰前日本打響侵略中國東北地區第一槍的陸軍戰略思想家,

要了解日本的軍國主義,必須首先了解石原莞爾。

而日本人要理解中國人的心理,也必須了解日本戰前在中國都做了什麼。

實際上,知道石原莞爾的中國人也為數不多。

筆者有時問中國的知識分子是否知道石原莞爾,

結果得到的回答都是「不太了解」。

石原是抗日救國英雄的張學良的直接敵人,是侵略中國東北的主謀,

如果不了解石原這個人物的思想和行為,還能批評什麼日本軍國主義呢?

如果中日雙方都忽視近現代史教育,不了解對方的實際情況,

那麼誤解只會不斷擴大。

  筆者曾經陪同在中國中央媒體的一位主要高管在日本進行考察。

這位高管曾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沒有成為戰場,因而工業設施得以保留」。

對此筆者深感吃驚。

這位高管可能想說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非常順利,但讀者想必都知道,

這種看法完全不符合事實。

 本是一個島國,在海軍失敗後,戰爭也就失敗了。

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曾多次利用航空母艦與美國海軍展開海空戰,

但逐漸落于下風,到1944年底日本喪失了制海權和制空權。

隨後情況如何呢?

美國飛機隊對東京、大阪、名古屋和神戶等日本大城市(200多個城市)

進行了空襲,日本工業設施均遭到破壞。

在東京空襲中,市區的3分之1被焚燬,10多萬普通市民死亡。

 美國軍艦其後自由靠近日本近海,同時利用艦炮進行射擊,

全面破壞了釜石、室蘭和日立等鋼鐵廠和軍需工廠所在的城市。

美國還向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結果導致20萬人失去了性命。

戰後,

負責這次作戰任務的美軍司令柯蒂斯•愛默生•李梅甚至表示,

「假如我們敗給了日本,我將會作為戰犯遭到審判」。

因為這次襲擊導致了眾多日本普通市民死亡。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時,日本的大部分地區都成為了廢墟,

難以進行工業生產。

戰爭孤兒隨處可見,他們沒有食物,在城市裏四處流浪。

日本國會議事堂前面的土地也成了耕田。

全日本的家庭都陷入了貧困的深淵,偷盜和賣淫橫行,社會一片混亂。

日本人終於知道了戰爭的悲慘。

日本知道了侵略中國的錯誤,進行了深刻反省。

因此,戰後的日本從未點燃針對美國的復仇情緒。

筆者的父親在日本投降那年剛剛14歲,還是一名中學生。

父親的理想是完成學業,成為一名電氣工程師。

但是一家人食不果腹,下面有5個弟妹的父親不得不中途輟學。

15歲父親便成了一名農民,之後為了養活家人一直在農村務農。

如果沒有爆發戰爭,父親很可能實現成為電氣工程師的理想。

和父親一輩的日本人都背負著戰爭的沉痛活著,

在戰敗後混亂和貧困的環境下努力奮鬥,終於把日本變成了經濟大國。

在1945年日本投降近70年後,

已經很難再和日本年輕人講述戰爭的悲慘了。

但是,至今仍有許多日本人對戰爭記憶猶新。

日本與中國是鄰國,之前筆者也說過,領土接壤的鄰國中,

關係好的民族和國家縱觀全世界也很難找到。

在領土爭端中,

中國人有中國人的道理和自尊心,日本人有日本人的道理和自尊心,

雙方很難讓步。

丟棄中日友好、互惠關係等美好願望,

筆者更希望中日能像曾經的美蘇一樣,

不管怎麼對立都不會大動干戈,能夠保持清醒的、成熟的關係。

 媒體人應該對煽動戰爭的言行謹慎,戰爭不是遊戲,是會死人的。

日本也好中國也罷,過去的戰爭令無數人飽嘗心酸。

如果日本人和中國人認真閱讀近現代史,

一定會知道「戰爭」二字不能隨隨便便地說。

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專欄——日本人小聲說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