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以少報多1%變5%╱石化業批作假 美化效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30/today-fo4.htm

〔記者高嘉和、鄭琪芳/台北報導〕

 

江陳會敲鑼打鼓般地簽訂兩岸ECFA,

在早收清單中被馬政府放鴿子的石化業者暗批,

這清單不僅湊數灌水、還作假,

明明中國氯乙烯進口關稅早降到一%,

但清單上還寫五%,丙烯早降到○.五%,清單卻寫二%,

這樣的ECFA經濟效益有灌水之嫌!

已降稅的 早收還灌水

石化公會主管說,雖然列入台灣早收清單的石化項目有八十八項,

但銷往中國最大量的五大泛用塑膠、三大合成纖維原料都沒有納入,

其他小項目銷往中國本來量就少,且可以分散中國以外的市場,

這樣的結果難免讓人懷疑政府是湊數灌水,讓清單數字好看。

這主管還透露,不僅清單項目灌水,稅率數字也作假。

如公布清單的氯乙烯,中國早就將進口關稅降到一%,

但經濟部公布的進口稅率卻是五%,丙烯也有同樣狀況,

試問,連這些關稅稅率數字都不對,

政府誇稱可獲的降稅利益及創造出口、

就業商機,是不是也要打兩折才接近事實?

事實上,馬政府對ECFA的減稅利益說法也一變再變。

早收清單未敲定前,馬總統曾表示,台灣一年出口中國約一千億美元,

若關稅降為零,每年可省下九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千億元);

財政部則估計減稅四百二十億元。

上週四早收清單公布,立法院國民黨團對外表示,

台灣減免關稅九億美元(約新台幣二百七十億元)。

李述德昨出席財政部研討會時再度改口,指台灣早收五百多項,

可減少的關稅為九.八億美元(約新台幣二百九十五億元);

台灣對中國降稅項目二百多項,

減少關稅一.一億美元(約台幣三十四億元);

一來一往,台灣每年可少付關稅二百六十一億元。

媒體追問,政府承諾編列九百五十億元預算,輔導受害產業及勞工,

目前財政狀況可否支應?

李述德說明,政府有一個救濟機制,以備萬一,這是一步一步來,

不是一下子就要準備九百五十億擺在那裡。

另,財政部關政司說明,針對ECFA早收清單減免關稅貨品,

已訂定「臨時原產地規則」,並提出「海關進口稅則」修正草案,

昨正式提報行政院,若今年下半年三讀通過,明年起就可實施。

衝擊就業 馬政府說詞顛三倒四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30/today-fo5.htm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

馬政府強硬推動兩岸簽訂ECFA,

編織出ECFA可創造出台灣就業的迷幻數字,

除動輒以不簽訂ECFA,台灣將有數十萬勞工受衝擊,

失業率恐升到二十%等,來恫嚇民眾,還找來研究機構背書,

誇大正面經濟及就業效益,卻隱匿負面影響,

但說詞常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後語。

創造就業數字 多種版本

為迷惑民眾相信ECFA可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經濟部在去年七月委託中經院作出一項評估報告,

誇稱簽訂ECFA後,

可創造二十七.三萬個就業機會;

勞委會也在十月委託致理技術學院做了項ECFA評估,

但就業機會增加卻砍了一半以上,

僅剩十.五萬到十二.五萬個。

其實不管哪份報告,都與現實有極大差距。

以中經院評估報告為例,評估模型是採「充分就業」模型,

也就是假設生產資源在部門間或產業間可以完全自由移動,

簡單來說,就是當某產業受到不利衝擊,透過市場機能,

工資會下調,或是勞工可完全無障礙轉移到其他受益產業。

試問,工程師下鄉種田或是農民到半導體業上班,

這種充分就業狀況在現實會出現嗎?

馬總統在雙英辯論時指稱,

假如不簽ECFA,面對東協加一,

我國石化、汽車、機械、紡織等行業將有五十九萬勞工受衝擊。

其實,我國石化、機械及紡織等行業早就在東協及中國佈局,

馬總統指稱有五十九萬勞工受衝擊,有何依據或是專業分析,

還是只是信口開河?

行政院長吳敦義日前誇說,ECFA早收清單如此漂亮,

不僅台灣勞工不會因而失業,

估計未來新增創造的就業人口會多達廿六萬人。

個數字與經濟部、勞委會等作出的評估報告都不同,

請問院長,這個數字又是從哪冒出來的?

此外,

以台灣就業人數約一千零三十七萬人推算,

吳敦義說簽了ECFA可創造廿六萬個就業人口,

以最新的失業率五.一四%推算,

那未來台灣失業率理應壓低到三%左右,

吳院長有辦法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