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Talk

記者來鴻:神風特攻隊情願去送死?

 

BBC記者傅東飛  發自日本

更新時間 2014年3月4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33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fooc/2014/03/140303_fooc_kamikaze.shtml

日本提出為二戰期間日本空軍的「神風敢死隊」遺物申遺。

中國強烈反駁,稱這是美化「軍國主義的人肉炸彈」、

無異於美化侵略戰爭。

BBC駐日本記者傅東飛採訪了

一位多年致力於搜集神風遺書的日本老人,

與這位當年的敢死隊的飛行員一起探討戰爭記憶。

 

記者來鴻:

神風特攻隊情願去送死?

 

「神風敢死隊」,

成了所有瘋癲、狂熱、自我毀滅行動的代名詞。

 

我還記得,小時候在英國上學時,

學到神風敢死隊(又稱神風特攻隊)的飛行員。

 

在我看來,他們的所作所為難以理解。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

這影響了我對日本的看法,

給我留下一個時常困擾的問題:

什麼原因讓大批日本年輕人情願去送死?

 

我一直夢想著能有機會親自去問問神風敢死隊的飛行員。

 

不久前的一天,

我來到日本中部城市名古屋外一座舒適的民宅,按響了門鈴。

沒過多久,一位老人來給我開門,

他身材矮小、很有活力、衣著整潔、笑意贏面。

 

島津忠正(Tadamasa Itatsu)今年89歲,

精神矍鑠、雙目有神,握手很有力。

 

他說因為和我有約、取消了今天的網球賽。

 

很難相信,這個開朗的老頭曾經是敢死隊的飛行員。

島津忠正:他們都是自願去死的,

否則我就不會收集這些遺書了。

 

1945年3月,

19歲的島津是一名普通飛行員。

美國、英國軍艦、航母正在向沖繩集結。

島津的上司問他願不願意加入「特攻隊」。

 

島津告訴我說,

「如果沖繩島被佔,

美國戰機就能夠以此為基地、攻擊日本主要島嶼。

所以,我們年輕人必須阻止。

1945年3月,成為神風飛行員很普通。

我們所有被問到的人都同意了。」

 

島津的家,

如同供奉犧牲戰友的神社,

牆上貼滿了身穿飛行服的年輕人模模糊糊的照片。

 

我們談話中,

他一次又一次返回同一個話題:

這些年輕人並不是狂熱已極,

他們相信自己的行動可以讓祖國免遭災難。

 

島津說,

「人只有一條命,這是常識。

那麼,為什麼要送命呢?

為什麼會自願去送命?

但是當時,

我認識的所有的人都表示了自願。

我們需要成為勇士,阻止侵略。

我們下了決心。

對此我們毫無疑問。」

 

島津沒有死。

 

他開著飛機朝著南方的目標飛去,

飛機引擎出故障,他在海上迫降,返回基地。

 

但是,在他再次嘗試之前,戰爭結束了。

 

戰後很多年,

島津從不向外人提起這個故事。

 

活了下來,讓他感覺很羞愧。

 

島津說,他想過自殺,但是沒有勇氣。

 

時光推移,

1970年代,他開始聯絡當年陣亡同志的家屬,

收集老照片、家書。

 

他的收藏品成為現在

我們所說的「神風遺書」的重要組成部分。

 

島津從長長的硬紙筒中抽出一張薄紙,

小心翼翼地打開,讀了起來。

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日本神風敢死隊攻擊美國軍艦

 

「親愛的媽媽,不能更多照顧您,是我一大遺憾。

但是,作為天皇的戰士而死,是光榮。不要悲傷。」

 

好多遺書表述的都是這樣的主題。

 

看上去好像證實:

整整一代日本人被洗腦、放棄自我、盲目效忠天皇。

 

但是也有其他一些遺書,從中可以看出,

一小部分神風敢死隊的飛行員並沒有囫圇吞下宣傳;

甚至還有一些人,

看上去並不認同日本的事業。

 

最不尋常的遺書中有一封來自

年輕的中尉上原良治(Ryoji Uehara)。

 

他寫道,

「明天,堅信民主的人將離開這個世界。

他可能看上去很孤獨,但是,他的內心很知足。

法西斯意大利、納粹德國都被擊敗了。

獨裁,猶如用碎石蓋起的房子。」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神風遺書?

 

神風敢死隊的遺物

應不應該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

 

島津認為,當然應該。

 

他形容,遺物是「傳給後代的寶貴財產」 。

 

但是,

即使是今天、有70年的後見之明作後盾,

島津對他和同志的過去依然令人驚訝地缺乏反思。

島津忠正:我要努力保護他們的記憶

 

他說,

「我從不帶著遺憾看過去。

死了的人都是自願去死的。

當時我想,活下來運氣真糟糕。

我真的想和他們一起死。

相反,

我需要把努力集中在保護他們的記憶上。」

 

日本對戰爭的記憶有很大的問題。

 

著名政客、媒體人仍然經常出面表示

擁護荒謬的歷史修正版

—日本從來沒有發動戰爭,

南京大屠殺根本沒有發生,

成千上萬的慰安婦

都是「心甘情願」地去給日本軍人作性奴。

 

二戰末期,

日本城市受到大規模轟炸,

特別是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

給日本提供了「受害者」說的基礎。

 

日本是唯一一個遭受原爆的國家;

東京大轟炸,僅僅一個晚上,

就造成至少10萬平民喪生。

 

但是,

說起戰爭恐怖之時,被忽略的一點常常是:

這一切都是如何發生的。

 

同樣,

不忘那些年輕飛行員的犧牲,

這樣的願望可以理解。

 

不過,看上去經常被遺忘的一個問題:

怎麼走到的這一步?

———————————————————————————————————————-

[  日本 名存實亡 近70年 ]

大量「不好說」的回答,不意味着他們沒答案,

而是反映出

日本人至今看待「那場戰爭」的心態依舊複雜。

 

日本普通民眾與國家的關係上來理解。

 

記得在日本上小學、中學期間,

有些師生望着國旗「國歌齊唱」的時候,

都會覺得很尷尬,甚至難受。

 

不少日本國民看來

國旗和國歌是軍國主義者發動戰爭的象徵,

不僅給他國人民造成了傷害,

還迫使日本陷入崩潰。

 

由於這段歷史,

媒體、學者、百姓心裡始終存有疑問:

國家政府憑什麼不會犯錯誤呢?

「國」字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我認為,

日本修憲派的最大阻力,

不是來自中國、韓國的外交壓力,

恰是來自日本國內對「國家主義」的厭煩和警惕。

 

二戰結束已近70年,

戰後的日本拿着「和平憲法」,

在美國「核保護傘」之下走了一條

「重經濟、輕安保」的吉田茂路線(Yoshida Doctrine)。

 

日本社會迄今依然走在這條路上,卻顯出疲態。

 

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失落的二十年」

和中國崛起的大時代背景令日本人感到擔憂:

「我們這樣下去,

經濟影響力下降,政治無法行使話語權,

會不會被孤立,被邊緣化,

最終變成全球化時代的孤兒呢?」

 

[ 相關 ]日本倒向「右翼」了嗎?[加藤嘉一,紐約時報]

 

——————————————————————————————————-

[ 日本,德國在電影和小說被刻畫為敵人司空見慣]

日本和德國為第2次世界大戰的侵略國,

在電影和小說中被刻畫為敵人的情況司空見慣,

照常理來說,世界普通民眾不應該對兩國具有好印象。

而另一方面,

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和中國則都是戰勝國,

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卻都難以躋身最受歡迎國家排行榜的前3名。
    

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五個大國不受歡迎,

而日本和德國卻受到好評,其原因何在呢?

[ 相關 ] 日本曾遭全世界討厭[ 日經,村山宏 ]

——————————————————————————————————-

“美國核武在廣島長崎殺大量平民是否違反國際法?”[ 路透社 ]

 

“投放原子彈和使用化學武器一樣違反國際法嗎?”

在美國國務院2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

路透社記者圍繞敘利亞疑似使用化學武器一事,

以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為例,

追問軍事干預的正當性。

 

[ 相關 ] 路透社記者質問美國投下原子彈是否違反國際法[共同社]

—————————————————————————————————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