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水災 重建執行差 馬也當政績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26/today-p7.htm

〔記者黃維助/台北報導〕

年底五都選舉對藍軍造成不小壓力,行政部門也繃緊神經,

加速拚「政績」,其中,八八風災周年重建成果,

也被馬政府列為重點宣傳項目,

將大舉對國內外宣傳災後重建成果。

相對於行政部門急於宣傳八八風災周年的重建成果,

相關重建特別預算的執行成效卻不盡理想;

截至今年四月,

重建特別預算的整體預算執行率勉強達到六成三,

若檢視非工程類預算,執行率更低,

非工程類重建預算累計分配三十九億餘元,

實際執行僅十七億餘元,

執行率只有四成五左右。

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已訂定

「災滿周年重建成果文宣活動計畫」,

八月期間將分南、北兩地舉辦災滿周年活動。

政院也要求相關部會依各分工原則,

儘速籌備重建成果展示活動。

這項重建政績的宣傳,不只是對國內民眾,

還鎖定國際社會,

除持續邀訪國際媒體參訪災區重建成果,

也持續辦理邀請駐台海外媒體人士參訪重建成果。

行政部門廿九日將安排

日本媒體訪視杉林大愛村及永齡有機農場,

新聞局外語刊物也會報導重建成果相關議題,

另配合阿里山、石斑魚復養等重要重建成果進行國際宣傳,

全面擴大八八風災災後重建的宣傳成效。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主持莫拉克災後重建會議時指出,

馬英九總統相當關心永久屋的興建進度,

已於今年三月底獲各縣市政府核准的永久屋申請案,

必須排除萬難讓災民於八月八日前入住。

吳揆要求農委會儘速清除堆置且破壞景觀的漂流木,

化腐朽為神奇,

成為具有藝術價值的公共雕塑品。

南台灣救旱的水庫問題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dec/21/today-o7.htm

◎ 柯海生

水庫是否可能藉由清除淤泥而增加其蓄水量?

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上,成功的案例不多。像黃河中上游所建的幾座水庫,都設計有由水庫底部排洩淤泥的設施,但效果有限;曾文和石門兩大水庫,也有類似設備,一樣無法有效發揮排洩淤泥、增加水庫蓄水容量的效果。另外,石門水庫曾經以挖泥船來抽吸浚渫淤泥,但是發現所抽吸出來的淤泥,因環境與場地問題,無法棄置,故不敢大規模浚渫。可見水庫蓄水量一旦減少,幾乎是不可能再恢復。水庫被嚴重淤積後,最重要的善後工作,還是防止淤積的再惡化,絕對不是以人工方法挖掘淤泥。

台灣所有水庫中淤積速度最緩慢的,算是烏山頭水庫。緩慢的原因是:水庫營運單位有效根絕了集水區的盜林和濫墾。烏山頭和曾文兩水庫,位置相鄰,地質構造也相似,八八水災兩水庫集水區降雨型態亦類似,但是集水區沖刷下來的單位面積平均泥土量相差懸殊,這是集水區水土保持工作好壞的不同所致。

這次南台灣的救旱,政府想以曾文水庫灌區一期水稻休耕方式來度過,不失明快,平安度過的機會很大。但是如果下半年在水庫集水區,重複極端枯旱水文年模式降雨(即年雨量少於平均雨量之三十%;九十多年的水文記錄中共發生過三次),就得付出極嚴峻的代價。可預見的景象是:付得起的工業用戶,可能要以每公噸台幣五十至一百五十元代價,以油罐車運送清水救急(新竹科學園區五、六年前的記錄);民生用水更難想像,可能要以油輪向北台灣或中國大陸購水運送;這絕不是危言聳聽。難怪有人建議:要召開「國家級的會議」,來探討未雨綢繆的方案。

其實任何人為的措施,目前對這次旱災的紓解而言,都是遠水近火,救不了急。如果會議是用來規劃南台灣未來中長程救旱計畫,雖然不急,但亦有其必要性。如果真的有召開這種會議,至少應該包括下列三項議題:

一、如何切實執行水庫集水區水土保持,杜絕盜林和濫墾。

二、立即恢復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的興建。

三、恢復再研討海水淡化的可行性。

(作者為亞洲開發銀行退休正工程師,曾任嘉南、雲林水利會工程師與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