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論/用選票為下一代打造幸福

 

星期專論/

用選票為下一代打造幸福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oct/10/today-p5.htm

台灣的生育率逐年下降,

去年更掉到了世界最低。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去年台灣的粗出生率(出生人數與總人口之比率)

只剩下千分之八.二九,

而每一位婦女一生生育的子女數更只有一人。

去年出生的新生兒只有十九萬一千人

比上一年減少七千多人,今年更可能持續探底。

養生已不易 催生成空談

出生率跟出生人數雙雙創下歷史新低,使得少子化問題所可能帶來的社會及經濟衝擊,成為我國必須面對的一項迫切危機。

然而,當我們看到政府提出的各種「催生」政策似乎成效有限時,吾人不得不點出一項重要的殘酷事實,那就是如果政府無法讓這一代「養生」的話,想要「催生」下一代恐怕會徒勞無功。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至今年七月底為止,

申請就學貸款案的

高中職以上學生人數,

累計已達八十六萬二千人,

而累積未償還的學貸

總金額更逼近一千七百億台幣,

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這些數字背後所代表的,

恐怕是不少年輕人不敢婚、

不願生的壓力所在。

對於那些擁有碩博士頭銜,卻可能一畢業就背負數十萬就學貸款的社會新鮮人而言,卅五歲以前的人生目標,似乎只剩下還債一項。

而在辛苦地還完學貸之後,若想要成家立業,面對動輒上千萬的房價,就要認真思考是否讓自己的下半輩子扛下長達卅年而且更沈重的房貸壓力,還是乾脆當個漂泊不定的無殼蝸牛。

對於那些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年輕人而言,債務的包袱恐怕會跟隨一生,而更讓人擔憂的是,隨著台灣社會的M型化愈來愈明顯,中產階級家庭的消失只會讓上述背負沈重壓力的青年人數持續增加。

如果年輕人能夠安心找到工作,或許上述的壓力不會是無法解除的負擔,然而事實卻讓人感到心寒。

根據勞委會分析主計處的近期資料,

失業周期長達五十三周以上的「長期失業者」當中,

竟以二十—卅四歲的年輕人佔最大宗,

佔了將近半數 (四十九.五%),

而擁有大專院校以上學歷者更佔了長期失業者的四成。

更讓人擔心的是,在台灣青年失業人口當中,愈是來自中低收入家庭與愈需負擔家計者,其長期失業的比例也愈高,貧窮的惡性循環已經讓這些年輕人的未來更加黯淡。

青年貧窮化 看不到未來

而最近兩年,勞工實質薪資倒退到十幾年前的水準,加上萬物皆漲的經濟大環境,現在的年輕人已經被生活與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年輕人應該是充滿活力與願景的,但對於一個在現實生活中掙扎的年輕人而言,要他去想像與規劃美好的願景,恐怕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奢侈。

很清楚的,台灣所面臨危機不只是生育率太低的問題,更在於當前年輕人看不到未來。因此,如不能積極思考解決「青年貧窮化」的問題,不僅嚴重影響到年輕人養育兒女的意願與能力,更剝奪了下一代免於貧窮飢餓的基本權利,更讓他們失去了對未來願景的想像。如果政府光思考如何催生,卻不去正視青年世代所面臨的生存與生活問題,恐怕只是看到了問題的一半,提出來的也只是半吊子的解決方案。

在這次的五都選戰當中,我們看到朝野兩黨都強調要給下一代幸福,民進黨更以「幸福、光榮、下一代」做為選戰的共同訴求,可見藍綠陣營都意識到青年問題與青年選票的重要性。

反過來講,對於眾多的年輕族群而言,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有一把尺,來判斷哪一個政黨、哪一位候選人比較能反映自己的心聲,並能提供年輕人願景與希望。一百多年前的一段智慧名言,或許可以做為我們判斷政治人物的一項參考。

「政客想的是下次選舉,政治家想的是下一代;政客追求的是政黨的成功,政治家想的是國家的成功;政客滿足於隨波逐流,政治家則期待掌舵引導。」

對於所有的選民尤其是年輕選民而言,請暫時拋開候選人所開出琳琅滿目的政策支票,也避開鋪天蓋地的選舉文宣,靜下心來問一下自己幾個問題。

誰是真正關心下一代?

誰又是值得信任?

誰對權力追逐的計算,

遠超過對人民利益的追求?

誰代表了願景與方向?

誰又是不懂反省、原地踏步?

誰經常在關鍵時刻勇於扛下責任?

誰的政治生涯又只是聽從黨的步步安排?

誰最保有政治家的理想性格?

誰的選舉承諾又像極了政客的漫天喊價?

展現新民意 站出來投票

事實上,

台灣的選民已經看膩了政治人物的激情口水,

也受夠了政客面對政見跳票時的傲慢硬拗,

更討厭政客在選前選後的前倨後恭,

所謂「有什麼樣的選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

這一次的五都選舉就是證明選民素質提升的重要機會。

毫無疑問的,

佔了全國六成以上人口的五大直轄市,

此次選舉的結果也代表我們要為自己以及下一代選擇什麼樣的未來。

這個決定不難,

就讓一切回到民主政治的始點,

想一想誰能彰顯巿民主義的精神?

誰最能代表我們的關懷與利益?

誰又代表進步與改變?

要為自己以及下一代打造幸福,不能把責任都丟到政治人物的身上,就用選票來承擔自己該負的責任,只有踴躍出來投票,才會讓政治人物聽到人民的聲音,也才有可能改變讓自己感到不滿的現狀。

(作者羅致政,東吳大學政治學教授)

————————————————————————————————-

老美談百萬口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sep/1/today-o8.htm

◎ Dan Bloom

搶救生育率,內政部砸百萬要徵一個聽了會想生小孩的口號。

七月底公布了百萬「催生」標語入選作品,

包括「生!就對了!」

「帥哥美女靠創造,不生永遠看不到!」

「多生寶貝,寶貝台灣」等二十則,

進行一個月的網路票選。

但,仔細查看這些入圍的標語(包括得獎的「孩子~是我們最好的傳家寶」),

竟然全部是華語作品!

筆者看不到任何台語、客語以及原住民語的作品入圍。

在多元種族語言普及的台灣,

筆者不相信口號應徵稿中沒有台語、客語以及原住民語的作品。

那麼,為什麼內政部的評審大員們單挑華語口號作品入圍供網路票選?

搶救生育率的標語遴選,似乎隱藏著族群歧視的毒手,

令身為外國人的筆者深感不安。

養小孩,難道只鼓勵華語族群嗎?

(作者漢名「丹布隆」,http://pcofftherails101.blogspot.com,美籍資深新聞從業人員;翻譯者黃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