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民,你為什麼不生氣

 

台灣人民,你為什麼不生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oct/26/today-s1.htm

台灣的電影工作者在東京哭了!

為什麼哭?

因為一群閃亮的明星盛裝來到了國際影展的殿堂,竟然因為代表團必須改名「中國台灣」、「中華台北」,

因而無法走上代表成就肯定與影藝地位的星光大道,接受影迷與觀眾的瞻仰與喝采,這的確是個應該憤怒的事件。

但是就如一位男演員對國際媒體說「又不是第一次」,這的確不是一件意外,即使馬政府執政採取傾中扈從政策,中國的「否認」一以貫之,絕不是馬英九總統主觀認定的「互不否認」,而所謂的「和平」,也不是客觀環境的真相,其前提與過去六十年一樣,台灣皆必須歸順降服,儘管形式可能有不同的設計。

「又不是第一次」這句話,可以做各種的解讀,然千萬不要是「早就習慣了」的代名詞。

「習慣」可能表示逐漸內化、不滿意但只能接受,甚至成為行為的一部分,或是見怪不怪、理所當然。

若是如此,類似的事例必然會層出不窮、愈演愈烈,直到台灣在主權問題上徹底噤聲為止。

從這個角度,

在馬政府每每自豪於兩年內簽署了十四項協議及一項共識,

並宣稱「捍衛了國家主權與台灣尊嚴」之際,

這個案例的「適時」發生,

實在有其非常珍貴的檢證功能,

可以讓大家理解政客說的話能不能盡信,

必須先通過事實考驗再說

就因為中國代表的粗口爆罵是如此的真實,拆穿了國共「從此公主與王子過著幸福生活」的童話,尤其正值五都選舉期間,總統府與行政院長第二天已經不得不出面「表態」,指責「大陸當局」的不是。

為什麼稱其為只是「表態」?做為政府,掌握一切工具,責任在具體保障人民權益;罵人的事,誰都可以做,若政府的能力只會這一樣,則人民何須賦予其權力?直接籌組自治政府以求自保,還比較有作用。因此,對於馬政府此等「口惠」而實不至的無能作為,吾等必須給予不及格評價。

馬政府之所以失格,在於事發已經四天,相關部門至今沒有拿出辦法向國人展示,究竟三年來所謂比民進黨更有能力對話的管道發揮了什麼功效?

中國今後是否下令改弦易轍,以免坐實馬英九「我們改善兩岸關係,也擴大了國際參與」是張空頭支票?

在「台灣不靠中國就會死」的政策基調下,台灣影視界頻頻顧盼的「十三億發片市場」,不正是今天中國團長江平頤指氣使的背景心態嗎?

把自己的咽喉交給他人控制,又如何侈言尊嚴?「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錯誤的政策造成傷害的結果,馬政府何以辭咎?

早在今年六月,台灣原本有八部片子要到中國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這次到東京參展的「艋舺」等片也在列,即因上海電視台將台灣劇集標註為「中國台灣」,我方擔心遭到矮化,因此宣佈退出;更早之前,「海角七號」還一度滋生禁演波折而後才終於登陸,因此其來有自。

而馬政府放任此類遺憾在文化、體育各界一再發生,這就證實其已束手無策,那麼這些年來的屈膝承歡、低頭稱臣,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近有國民黨立委居然將此次衝突,歸因與中日釣魚台爭議有關,台灣電影受到了「牽拖」;這種不敢承擔、甚至替中國找理由的規避,才是最大的「牽拖」。

昨日更等而下之,行政院怕老共下不了台,居然幫忙搭梯,轉而攻擊都是江平的錯,要限制其入境;換言之,馬政府認為中國是無辜的,但其他打壓案例不是江平幹的,又怎麼說?

金馬獎級的大導演曾經警告政府,如果不致力提升台灣本身的電影工業品質,則台灣遲早淪為中國的三流代工;但是,在政府推波助瀾「中國大餅」的幻夢下,許多影視界人士為了「打進」中國市場,可謂招數盡出,有的捨台灣演員改僱中國演員,當做敲門磚;有的不惜戕害創作自由,在題材上配合中國政情需要,以期通過「審查」;有的為示「好感」,連說話的內容都讓台灣觀眾側目。

這次事件,不就看到一些政客與演員顫顫巍巍的異常拘謹自持嗎?

過去,有人曾經為文「台灣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現在,恐怕是更該問這句話的時刻。

東京影展一案的未來發展,有三個觀察指標:

首先,馬政府是否搞假動作,避重就輕,想要大事化小,不敢也拿不出具體對策?

其次,中國將如何因應處理?

是施小惠,給其眼中的傀儡政權一點對內交代的籌碼?

或是打了就算了,誰理你們?

第三,針對中國的各種處置,馬政府的反應又是什麼?

是不是只要國台辦稍加理會,就立即謝主隆恩?

如果上述三者沒有好答案,而有些台灣人還是不生氣,那台灣人就只好繼續哭吧!

怨不得人。

總統無能,害死百姓!

總統無能害死百姓!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22/today-s1.htm

古書上有句話:「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現在台灣也有句話:「總統無能,害死百姓」。

這個總統是怎麼無能法的?

中國開放政策中,

其最得意的直航協議,

在實踐兩週年後的今天終於圖窮匕見,

所謂的兩岸「新增航班」最近談判觸礁,

不僅我航空業者與旅客權益嚴重受損,

中國民航局甚至對我惡言相向強硬指責,

馬總統上任後一心構築的「中華民族」圖像,

以及中國「血濃於水」的政治宣傳,

全都禁不起事實檢驗,

成了被粉碎的「謠言」。

這個事實是:

從馬英九當總統到現在,

他訓令政府各部門與中國快簽的十四項協議,

從一開始就犯了根本性的錯誤,

所有這些白紙黑字的談判,

均是先有「非簽不可」的結論,

再補「不可破局」的過程,

這就像自己急忙先上了車,

再等司機補票,

中國當然好整以暇,

待君入甕,

一網成擒,

得來全不費工夫。

故而,

暑假旺季爆發台灣增班停飛並不是特例,

其實是國共十四項協議的真實縮影,

這些標榜「六十年來前所未有」的協議,

到底實際成效對誰有利?

每一項都應該藉此機會拿出來嚴厲檢討。

十四項協議打頭陣的

正是「兩岸空運直航協議」。

國共政府原本在五月間就增加航班展開協商,

現在竟演變成中國分配台灣深夜及凌晨起降的「紅眼」時段

台灣增班不成,

中國增班可續飛一段期限的喪權局面

問題出在

國民黨稍早趕著要在六月中提前松山與虹橋對飛,

為該黨在台北市營造選舉「利多」,

因此失去了討價還價的談判縱深,

這是以一黨之私傷害國家利益

國民黨原以為這次還能仿效一貫「賴皮」手法,

要對方事後點頭,但共產黨豈是好耍的?

從來不准國民黨違背其核心戰略,

藉由台灣之力發展福建「海西」,

正是其目標之一﹔

因此規定台灣二十個航班

必須飛冷門福州、廈門,

說不讓就不讓。

共產黨這麼做,其實是食髓知味,

因為這兩年來的交手,

國民黨為了「面子」,

以為可以欺瞞台灣人民看不懂

已經多少次自甘犧牲「裡子」,

看在眼裡的共產黨,

當然擺出「要談不談,不談拉倒」的高姿態,

坐等國民黨再次搖尾,回頭乞憐。

國民黨連區區航班都談不好,

可想而知,

更大的利益衝突怎麼可能處理得好?

問問航空業便知道,

兩岸空運直航到現在,

台灣最關鍵的第五航權貨物延遠權

拿到了沒有?

這兩者付之闕如,

導致直航等於

「台灣協助中國拓展航空版圖,

並成為中國航線的一部份」,

中國大啖牛排,台灣喝剩糜,

這不是典型的政府無能,

拖累業者嗎?

共產黨吃定國民黨,

在馬政府洋洋大觀的各項協議中,

到處可見。

例如

「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協議」,

國民黨宣稱可以活絡經濟

但對不乏資金台灣來說

這是牛頭不對馬嘴;

反而

中國透過台商、港商企圖闖關

併購台灣企業的實際案例一一浮現。

去年,

國民黨悄悄

行政命令作為協議的「配套」,

因此

中國專業人士商務活動來台人數

去年暴增到十五萬五千多人;

同時投資三十萬美元做個小本生意,

即可帶

四個家庭來台居留

享受

優先入學

健保

貸款

購屋等待遇,

從各種角度來看,

這應該都是胡錦濤的政績

不是馬英九的政績。

又如「兩岸食品安全合作協議」,

大家以為這是最沒有政治爭議的,

然而之前

三聚氰胺求償早已石沉大海,

很難再水落石出,

新的三鹿毒奶日前再次出現,

也未見中國透過機制通報馬政府,

再由政府通報國人,

從民眾的實際感受言,根本有名無實、形同虛設;

「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看主題誰曰不對,

但實施至今,

一些指標型掏空台灣的國民黨經濟要犯

依舊逍遙法外、吃香喝辣,

這讓掏錢打銷呆帳的廣大人民

如何跟著也「自我感覺良好」﹖

西方有句話說,

「吃到臭蛋,不必等到全部吃完,應該立即丟棄」。

但是,這位總統卻告訴我們

「不能因為兩岸有風險,就因噎廢食」,

於是全民沒看到政府提出損害控管的具體辦法,

只看到他一路逼迫大家狂吃了十四個蛋,

新近剛放進口裡的是ECFA,

這顆蛋準備在八月立法院臨時會

不論如何也要吞下肚。

問題是,

前年他推銷的第一顆蛋,

現在毒性發作開始鬧肚子了,

航空業與消費者正痛得滿地打滾、哀哀大叫,

這個時候還適合不分良窳繼續亂吃嗎?

「總統無能,害死百姓」,

講得還真是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