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台農民的統戰漸有成效

2014-09-24  10:49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breakingnews/1114026

◎杜宇

(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中國對台農民的統戰漸有成效

=========================

近年來無論

藍綠政客都在討好中國以遂行其政治目的,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這樣的做法是否符合台灣2000多萬民眾最大福祉,

恐怕已經不是兩黨當權者最主要考量,

畢竟權力才是最誘人的。

 

其結果使國內許多學運與社會運動

已漸漸看不到政黨的身影與影響力

台灣的未來不應該再由少數所謂「政黨菁英」來決定

國內農業政策多以補貼為主,注重短期效果,也偏向財團任令財團四處圈地。(資料照)

國內農業政策多以補貼為主,

注重短期效果,也偏向財團任令財團四處圈地。

(資料照)

 

當前執政的國民黨眼中只有中國政策

缺乏明確的全球策略,

經濟過度依賴中國,讓台灣逐漸失去產業升級的動能,

尤其過度親中的結果讓年輕一代對未來命運產生憂慮,

深怕在這樣下去台灣會失去主體性最後落得跟香港相同境遇。

 

遺憾的是

部分在野黨精英似乎也認為民怨如此深的台灣,

只要獲得中國善意回應就可以輕易重回執政,

而選擇不觸怒中國。

 

即便真能讓民進黨如願以償,

試想在中國強大陰影籠罩下,

台灣的未來也只能仰人鼻息。

 

面對全球貿易自由化趨勢

藍綠無論誰執政都無法螳臂擋車,

必需要與各國(包括中國)維持良好的經貿互動。

 

目前執政黨經濟牌失靈

而民進黨在大肆批評執政黨親中害台之餘,

也沒能提出更高明的兩岸政經交流對策供外界檢驗。

 

相較於中國官方對台灣的處心積慮與身段之靈活,

儘管國、民兩黨菁英多出自西方名校,

但因私心太重加以對中國缺乏深刻瞭解,

未來無論是經貿或政治談判均非中國對手,

難怪民間社運、學運人士提出兩岸相關談判

必須公開透明由全民監督會得到社會的共鳴。

 

以農業為例,

早期中國官方對台資訊

多來自國民黨退休高官、商人、深藍學者等,

其也透過買辦方式向台灣購買當在地農產品,

希望能與農民建立良好關係,

卻遭買辦們中飽私囊農民並未受益,

效果遠不如預期。

 

經內部深刻檢討後

中國官方改採取兩手策略,

一方面改由官員親自走訪台灣南部鄉鎮

與農民搏感情掌握第一手農產資訊,

另一方面則提供諸多優惠措施來吸引

具有農業技能的農民及企業到中國當地投資生產,

確實收到若干成效。

 

反觀國內無論國民黨或民進黨誰執政,

農業政策多以補貼為主,注重短期效果,

也偏向財團任令財團四處圈地,

難怪讓部分農民有中國官員比台灣官員更關心他們的感慨。

 

經歷多次重大災難民眾應該深刻體會到

政客、官僚無分藍綠,

民眾不想將命運交到這些人手上,

就應該拋開藍綠情結,主動關心政治,

對政治人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細心檢驗他們所端出的牛肉,選人不選黨,

投出決定你我未來的關鍵一票。

========================================================

藍綠政客都在討好中國以遂行其政治目的>程度不同而已。

——————————–

部分在野黨精英似乎也認為民怨如此深的台灣,

只要獲得中國善意回應就可以輕易重回執政,

而選擇不觸怒中國。

===============================================

藍綠中國黨

———————————————-

全球貿易自由化趨勢

國民黨剝削農民的歷史

國民黨剝削農民的歷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l/17/today-o1.htm

◎ 顧恒湛

農業問題近日浮上檯面,馬吳親上火線滅火,

希望這把火不要壞了選情,

然而,農村和農業的發展會面臨如此困難的境地,

並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

從歷史上來看,

戰後國民黨政府對農業和農民進行剝奪剩餘價值的政策,

正是造成日後農村、農業走向貧困化的元兇。

戰後國民黨政府所實施剝奪農民剩餘價值的體制

以「肥料換穀」制度最為典型

影響層面也最大。

所謂肥料換穀政策,

就是農民進行耕作所需的肥料,必須以一比一的比率,

用穀物向政府交換,而非以現金交易。

這項政策主要是為了因應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失利,

大批軍公教人員及其眷屬移駐台灣,

所進行的掌握糧食手段;

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扶植公營的肥料工業。

統計資料顯示,

肥料換穀自一九五○年實施至一九七二年廢止,

肥料換穀佔政府掌握稻米數量(以糙米計算)均高達五十%以上,

甚至有時還高達七成的比例(一九六七年),

可見肥料換穀作為掌握糧源的工具性目的。

此外,

若就徵收的米穀用途組成來看,

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九年的平均是

軍糧五十三%、公務糧十七%、輸出十七%、

市場(包括救濟、特殊用途等)十三%。

軍糧佔全部徵收糧一半以上,

加上公務糧,兩者合計佔全部七十%,

大量軍公糧主要來源可說是利用肥料換穀制收集到的。

由於米肥交換的比例全由政府控制,

稻穀價值高,但肥料價格低,

因此形成了一種不等價的交換,

農民在這中間不知不覺中就被剝了好幾層皮。

以一九六○年的國際價格為例,

每噸硫酸錏四十一美元,每噸稻穀一四五美元,

兩者的價格比為一比三.五,

但政府卻將稻穀和肥料的交換比例設定為一比一,

也就是說以一公噸肥料的代價就可以換取三.五噸稻穀。

曾任省農會理事主席的朱萬成就估計

一九五二年糧食局

在肥料換穀所獲總利潤年約四億兩千三百多萬元,

其中三億八千八百多萬得自進口肥料,

三千五百多萬得自國產肥料。

從上述的數據明白顯示,

肥料換穀制度可謂

政府對農民實施的隱藏性重稅,

國民黨政府在台實施土地改革,消除了地主階級,

然而卻當起了「國家地主」,

在這樣的剝奪農民剩餘價值體制下,

台灣的農村和農業也就逐漸走向黃昏了。

國民黨政府現在不只要對農業施政不佳進行補救,

恐怕也要對過去長期榨取農民的歷史說聲對不起吧!

 

(作者從事台灣史研究,台北市民)

————————————————————————————————

國民黨長期剝削台灣農民

戰後國民黨政府所實施剝奪農民剩餘價值的體制

以「肥料換穀」制度最為典型影響層面也最大。

肥料換穀制度可謂

政府對農民實施的隱藏性重稅

國民黨政府在台實施土地改革,消除了地主階級,

然而卻當起了「國家地主」,

在這樣的剝奪農民剩餘價值體制下,

台灣的農村和農業

也就逐漸走向黃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