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企業躍躍欲試的日本市場

2016年 4月 2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4/160402_sharp_foxconn

鄭仲嵐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foxconn

Image caption

台灣企業鴻海以3880億日幣入主夏普

 

觀察:

讓中國企業躍躍欲試的日本市場

==========================

台灣企業鴻海以天價3880億日幣(45億美金)入主夏普,

或許可以成為中國企業進軍日本市場的領頭羊,

鴻海的成敗或許讓更多中國企業有觀察機會(CNA)。

 

鴻海成為試金石

除了台灣的鴻海之外,

這幾年也有不少中國大陸企業紛紛對日本的企業投資或收購展現興趣。

 

也或許是鴻海原生的台資背景,讓許多中國大陸企業認為,

藉由台灣企業跟日本較有合作默契的背景下,

可以更加觀察中國企業往後在裏頭投資的角色。

 

像是中國大陸的「美的集團」,

就在3月30日宣佈收購了日本另一電子大廠東芝的家電部門,

收購股份達到80%外,

金額更高到537億日幣(約4.8億美金)。

 

這幾年中國大陸觀光客前仆後繼地前往日本觀光旅遊,

順便會帶回大量地家電用品如「免治馬桶」及「電飯煲」等,

甚至被中國大陸遊客稱之為「神器」。

 

中國大陸的企業也開始爭相與日本展開相關合作,

除了美的集團外,中國廉價航空「春秋航空」,

也找上家電量販Bic Camera直接在機場設旗艦店。

 

但日本企業與中國企業的文化「水土不服」仍然時有所聞,

中國的海爾家電當初在買下三洋的部門時,

傳言一度讓日本員工士氣低迷,

後來海爾也是在發現問題後,

趕緊指派日本人擔任主管「穩定軍心」。

 

郭台銘似乎也發現到了這問題,

因此在4月2日的記者會保證局對會重用日本人才,

而且重要的日籍幹部「全數保留」,

更發下豪語要在加聘120位日本人力。

 

或許他也深知,想要穩定軍心,

唯有日人管理日人,方能收到最佳效果。

 

鴻海的例子也許會讓更多中國企業觀察,

華人企業是否能跟日本企業做出良好的融合範例,

一旦成功,往後會有更多中國大陸或是台灣企業

可望參考「鴻海經驗」赴日本投資。

 

郭台銘的台式管理風格,能否在夏普收到成效,

也許一兩年內就會見真章。

 

近幾年大幅進攻

也許是受限於複雜的中日歷史情結,

在往年中日在經濟互相投資上,

比其他國家更略趨保守一些。

 

在197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與日本建交後,

日本開始大舉向日本投資,

但是中國一直等到改革開放後,

才有向日本市場投石問路的契機。

 

根據「國際投資研究所」數據,

在經濟起飛之後的中國,對於日本的大筆投資愈加明顯,

2005年前始終維持在100萬美金以下的額度。

 

但是從2006年後,投資金額一舉突破100萬美金,

2010年更一舉超過250萬美金,至今仍在不斷增加中。

 

在日本銀座,

最有名的百貨公司也在中國人的重要節日,

比如春節或是勞動假期時,

大量召集員工一起在朝會時練習說中文。

 

從基本的「你好,請隨便看看」到

「本店正在實施消費滿10000日幣就送禮」等,

每個都在搶抓中國旅客赴日旅遊商機,

大舉推銷日本品牌的優勢。

 

而對於中國企業來說,購買日本品牌仍有其特殊吸引力,

除了長年以來大家對日貨「品質高」的印象外,

直接買品牌也能夠學習到日本產品的精髓。

 

鴻海收購指標性高

鴻海收購夏普縱然可以視為是一個單一事件,

但對於中國大陸企業以及台灣企業來說,

可以算是「歷史性」進出。

 

以往來說,

並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如此成功地打進保守的日本市場。

 

尤其夏普在日本可以說是「液晶的代名詞」,

除了公司本身擁有優秀的技術外,

長年所打造下來的優秀口碑也是鴻海趨之若鶩,

一直想要與其「結親」的重要因素,

鴻海可以說在該國的科技業版圖中,

攻城掠地下最重要的堡壘。

 

而現在,

中國大陸市場更感興趣的是日本長久以來打下的汽車業口碑。

 

包括長安汽車、華為技術等,瞄凖得是日本汽車工業技術,

而更多日本汽車公司為了打入中國市場,

頻頻發展適合中國人的系統跟引擎,

可謂各取所需。

 

倘若在幾年後,鴻海能在夏普的經營中展露頭角,

勢必會讓更多中國企業躍躍欲試。

 

而如今,已經有更多企業凖備瞄凖日本市場,

在經濟起飛的中國裏,這樣的情形只會愈來愈明顯。

=======================================

台灣企業鴻海 ????????/

 

中國企業 ???

========================================

 

 

 

=======================================

鴻海夏普終簽約 台企「全入主」日本企業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4/160402_sharp_foxconn_deal_case

Image caption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與集團副總裁戴正吳,

還有夏普的社長高橋興三,三人一同出席。

 

鴻海夏普終簽約 台企「全入主」日本企業

===================================

鴻海投資夏普,

終於在周六(4月2日)舉辦簽約儀式。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強調,

會用「一周七天的工作精神」

全力讓夏普在4年內轉虧為盈,

讓夏普再創下個「百年榮景」。

 

這筆交易案,

原先鴻海一度在2月以近5000億日幣(約45億美金)收購,

但因為夏普突然爆出一筆高額的「或有負債」,

一度讓鴻海有所疑慮。

 

最後在經過多次協商,

鴻海集團與郭台銘個人投資取得夏普66%股權,

總投資額達到3888億日幣(約35億美金)下,

這場談了4年多的交易案才塵埃落定。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與集團副總裁戴正吳,

還有夏普的社長高橋興三,三人一同出席。

 

成立於1912年的夏普,

是日本知名的百年老字號家電製造商,

2001年發售的AQUOS液晶螢幕,

更是一舉將夏普推向「液晶帝國」,

一度市佔率達到42%。

 

不過,由於轉投資失利,

加上液晶市場漸漸被崛起的韓國電子廠商給瓜分,

夏普最終陷入連年盈虧,

最後選擇讓台灣的鴻海投資合作,

納入鴻海的子公司下。

 

能否解決日本疑慮?

Image copyright AP Image caption

日媒的疑慮首先就是技術部分恐怕會外流,

夏普擁有世界自豪的面板技術與工廠,甚至在開發上,

從以前的電漿技術到液晶,始終帶領潮流。

 

鴻海雖然風光入主夏普,

夏普也暫時在財政困境上解決燃眉之急,

但仍有一些問題,是日本媒體所擔憂的。

 

日媒的疑慮首先就是技術部分恐怕會外流,

夏普擁有世界自豪的面板技術與工廠,

甚至在開發上,從以前的電漿技術到液晶,

始終帶領潮流。

 

在鴻海入主後,這些技術會不會被鴻海「整碗端走」,

曾經在日本引起議論。

 

而日前,

鴻海副總裁戴正吳在面對日本記者這樣提問時,

認為鴻海很重視技術層面

4年來跟夏普的合作也沒有發生此類問題,

認為這樣子的傳言都是傳媒刻意炒作出來的。

 

再來不放心的是鴻海龐大的中國背景,

鴻海在中國的「富士康」集團,

在中國各地都有龐大的工廠,

有的廠房員工甚至達到20萬人,

儼然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國家,

鴻海集團也是西進中國大陸投資的絕佳案例,

旗下員工幾乎大比例是中國大陸籍。

 

再加上郭台銘的山西「外省人」背景在日媒的介紹下,

他們擔憂的是夏普這個老字號賣給的不是台資企業,

更是一個「傾中資」企業,

他們懷疑這個集團背後已經被龐大的中國政府給控制。

 

最後則是企業文化「如何適應」,

一個日本公司被台灣公司收購下,

變成夏普這百年老企業

要去適應鴻海這個42年「中生代企業」的文化,

而且台日兩方的企業文化能否融合,

甚至會不會讓這個世界品牌被「台灣化」,

成為他們最擔心的一點。

 

而郭台銘則在4月2日記者會上用英文回應,

夏普不單是日本公司,更是間世界性公司。

 

我是知道大家會有疑慮,

夏普為何選擇國外的公司,

但是世界是平的,商業也是無國界,

我們都會成為世界級的公司」。

===============================================

[ 郭台銘的背景「外國人」中國山西人 ]

 

郭台銘的山西「外省人」背景在日媒的介紹下,

他們擔憂的是夏普這個老字號賣給的不是台資企業,

更是一個「傾中資」企業,

———————————————————— 

[這個集團被中國政府控制??]

 

郭台銘的山西「外省人」背景

在日媒的介紹下,

他們擔憂的是夏普這個老字號賣給的不是台資企業,

更是一個「傾中資」企業,

他們懷疑這個集團背後已經被龐大的中國政府給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