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霧霾持續籠罩中國北方地區

 

更新時間 2014年2月23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3:22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2/140223_china_pollution.shtml

北京街頭戴口罩的行人(2014年2月22日)

目前嚴重霧霾污染仍以北京以及周邊地區最為嚴重

 

嚴重霧霾持續籠罩中國北方地區

 

中國環保部承認,

目前中國近四分之一的國土被霧霾籠蓋,

其中華北地區污染情況最為嚴重。

 

根據環保部公布的數據,

目前中國中東部地區大部分省份都出現灰霾,

波及面積約143萬平方公里;

重霾面積約為81萬平方公里,

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河南、遼寧等地。

 

環保部根據天氣數據預計稱,

此次霾過程將會持續到2月27日。

 

目前北京、天津以及河北

仍然是污染最為嚴重的地區,

其中北京、石家莊、邢台、唐山、保定五市

的污染最為嚴重。

 

在華西地區,四川省的成都以及德陽也出現嚴重污染。

 

環保部星期日(2月23日)承諾

將派出督查組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對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及《大氣十條》

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督查。

 

這些督查人員將對有關地區的鋼鐵、煤化工、平板玻璃、水泥等

重點行業整治和施工場地、

原煤散燒等情況進行檢查,

並將根據需要作出限產以及限排等污染防控措施。

 

中國媒體報道,

目前空氣清新機以及號稱可以隔絕PM2.5污染物的口罩

已經成為熱銷產品。

————————————————————————————————

《霧茫茫》 霾害到週一 最好少出門

2014-1-5

《霧茫茫》

霾害到週一

最好少出門

全台各地都有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jan/5/today-fo1.htm

〔記者鍾麗華、郭顏慧、吳正庭、編譯詹立群/綜合報導〕

 

「怎麼一片霧茫茫的?」

這是許多民眾昨天在戶外活動時的直接反應。

中國空污再次隨強烈大陸冷氣團襲擊,

全台各地幾乎都能感受到霾害威脅。

 

整個台北地區,

昨天像是籠罩在迷霧中。

 

新北淡水拉麵店老闆邱裕昌說,

昨天下午從台北市大度路開車回淡水,

一路上霧濛濛的,感覺空氣品質的確不太好。

 

在淡水老街開設雜貨店的陳崇煌,

也發現昨天空氣品質並不佳,

淡水河中央卡了一層霧,

對岸的八里左岸風光若隱若現。

 

金門的昨天空污指標(PSI)也逾標準值一百,

達到一百一十七的「不良」狀態。

 

從台中到金門的觀光客說,

原以為金門是海上公園,

空氣清新,沒想到污染這麼嚴重。

 

空氣品質拉警報

吳姓車行老闆說,

金門的污染真的很嚴重,車子在戶外放兩天,

車身就覆蓋一層灰塵;

金門大學助理教授林美吟提醒,

空污來源若有金屬成分,

降到土裡可能對高粱等農作、甚至地下水造成影響。

 

專家分析霧霾加劇原因,

主要是近日受區域性天氣系統影響,

空氣對流相對穩定,地面風力較小,

造成細顆粒物不易擴散,污染濃度上升;

日夜溫差使得逆溫層(高空氣溫高於低空氣溫)加重,

阻止地面空氣向上流動,

如同城市上空蓋了個「鍋蓋」。

 

金門縣環保局指出,根據過去相關報告,

金門的空氣污染源有九十五%以上來自對岸的中國,

除縣長李沃士曾前往中國福建相關會議陳述,

也曾向中國海協會長陳雲林當面表達,

但至今自中國吹到金門的工業污染似乎並未減少。

 

醫師︰當心過敏不適

台北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表示,

懸浮微粒濃度過高,將影響呼吸道系統,

除有肺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應注意外,

過敏患者也容易出現鼻子過敏、結膜炎、氣喘等症狀。

 

通常空氣污染物來襲,

過敏患者就會立即出現不適症狀,

至於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可能在十二到二十四小時內感到不舒服。

 

康宏銘說,

在環保署、中央氣象局預報空氣品質不良時,

高危險族群一定要按時吃藥,

以預防症狀加重;週末假期就醫不便,

更應備藥預防。

不過,最好還是避免從事戶外活動,並配戴口罩。

空氣污染嚴重時,室內的門窗應關閉。

 

小檔案

懸浮微粒(PM10):

顆粒直徑在10微米以下的粒子,又稱浮游塵。

主要來源包括道路揚塵、車輛排放廢氣、露天燃燒、營建施工及農地耕作等。

由於粒徑10微米以下,能深入人體肺部深處,

若粒子附著其他污染物,將加深對呼吸系統的危害。

 

PM10中也包括了細懸浮微粒(PM2.5),

也就是顆粒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粒子,

來源可分為自然界產出如火山爆發,

以及人類燃燒石化燃料、工業排放及移動源廢氣(汽機車等);

內含多種化學物質,可能透過肺泡、血管入侵人體。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

,當PM2.5濃度提高,

人體長期暴露下的死亡風險也會上升。

 

資料來源:環保署整理:記者吳柏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