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背常理的秘密協定

09.05.2016

http://dw.com/p/1IkTn

 

違背常理的秘密協定

=================

一百年前,

英國和法國秘密簽署塞克斯皮科協定

在中東地區劃分了勢力範圍。

 

這一協定為日後的種種衝突埋下了伏筆。

Jordanien Beduinen Sykes-Picot Abkommen

挖土機正在拆除一堵牆。

 

很快挖土機剷出的道路就已經足夠寬,

可以讓吉普和載重車等車輛通行。

 

這裡是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邊境,

不過,現在已經沒有邊界檢查了。

 

“伊斯蘭國”的武裝人員射殺了邊防警察,

邊界已經名存實亡了。

 

2014年六月在網絡發表的這段視頻要告訴世人的訊息是,

伊拉克和敘利亞作為國家已經不復存在了。

 

伊斯蘭國“在其宣傳片中聲稱,

西方帝國主義對中東的操控已經被劃上了句號。

 

敘利亞同伊拉克的邊境存在了近一百年的時間。

 

1916年五月,

英國外交官馬克·塞克斯(Mark Sykes)

法國外交官

法蘭索瓦·喬治·皮科(François Georges-Picot)

簽署秘密協定,

奠定了這段邊界的走向。

 

正因為如此,

“伊斯蘭國”在其宣傳片中宣布了”塞克斯和皮科的終結。”

 

那麼,塞克斯皮科協定是不是

歐洲人反阿拉伯世界的一場陰謀呢?

 

很多阿拉伯人確實是這樣認為的。

 

敘利亞裔德國政治學家巴撒姆·迪比(Bassam Tibi )對德國之聲表示,

過去幾年中,他不得不經常談到這份協定。

 

“每個中學生都要在歷史課上

不斷學習塞克斯皮科協定及其造成的歷史創傷。

 

不僅對敘利亞人,而且對所有阿拉伯人來說,

這都是一個歷史創傷。”

 

對中東的劃分

根據塞克斯皮科協定,英法兩國在一戰獲勝前,

就已經開始了對奧斯曼帝國的大部分地區的瓜分,

而當地人卻沒有任何發言權。

 

法國人分到的地盤從今天的土耳其東南

橫跨伊拉克北部直到黎巴嫩的廣泛地區。

英國人得到的地盤包括伊拉克中部和南部。

 

而英法各自地盤的中間地帶,

也就是今天敘利亞、約旦、伊拉克西部以及阿拉伯半島的東北部,

在計劃建立一個由英法共同控制的阿拉伯王國。

Sykes-Picot Abkommen Mark Sykes und Jacques Picot

協定簽署人塞克斯和皮科

 

在這段歷史中,

德國人也同樣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

德國人希望通過戰爭在中東地區削弱其敵對國。

 

德國當時是奧斯曼帝國的盟友。

 

德國人同遜尼派最高宗教領袖伊斯坦布爾哈利發合作,

呼籲阿拉伯人發動針對英國人的聖戰。

 

而英國人則同貴族胡賽因·本·阿里結盟。

 

當時,本阿里作為聖城麥加和麥地那的守護者,

是僅次於哈里發的第二位宗教領袖。

 

1915年10月,

英國駐埃及最高長官麥克馬洪向胡賽因·本·阿里

提出一個頗具誘惑力的建議:

如果阿拉伯人能夠支持英國人,

那麼英國願意幫助本阿里建立一個獨立的王國。

 

“英國願意在本阿里提出的邊界內建立一個阿拉伯國家,

並予以外交承認。”

 

“阿拉伯外牆之後”

英國人和本阿里的聯盟很快得以確立。

 

本阿里之子費塞爾·本·胡賽因稱為阿拉伯人的統帥,

在英國間諜托馬斯·勞倫斯

(Thomas Edward Lawrauce)的協助下,

他們很快打敗了奧斯曼帝國的軍隊。

 

一戰結束後,巴黎和會開始討論中東的新秩序。

 

費塞爾努力捍衛阿拉伯人的利益。

 

“我相信,

各國列強肯定會把阿拉伯民眾的利益置於各國物質利益之上。”

Historische Karte Sykes-Picot Abkommen

協定原圖:藍色為法控區紅色為英控區

 

最終,費塞爾還是失望了:

法國和英國仍堅持此前對中東的劃分。

 

可以存在阿拉伯國家,但必須置於英法的管控之下。

 

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

喬治·寇松(George Lord Curzon)宣稱,

要將英國的經濟利益藏在”阿拉伯外牆”的後面。

 

“執政權掌握在英國人手中,

而由一個由穆斯林- 有可能的話- 阿拉伯團隊來進行管理。”

 

新的國家秩序

巴黎和會各類協定所產生影響非常之大。

 

根據這些協定,誕生了兩個新的國家:敘利亞和伊拉克。

 

1922年成立的國際聯盟還對另一個新國家予以承認:黎巴嫩

 

與此同時,

國聯還計劃在同一年為”猶太民族及建立一個家園“,

這也就是後來以色列建國的基礎。

 

費塞爾當時曾在巴黎表示

“我要強調,

我們阿拉伯人並沒有針對猶太人的民族或者宗教仇恨,

儘管世界很多地區令人遺憾地存在這種觀點。

 

然而,

費塞爾的良好願望很快就在殘酷現實面前破滅了。

 

第二年,也就是1923年,

英國人將外約旦地區從巴勒斯坦分割出去,

這為後來約旦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早在十九世紀末,

英國人就已將小酋長國

科威特至於自己的保護之下。

 

一戰後,科威特宣布獨立。

 

尚未解決的爭端

Islamischer Staat / Flagge auf Berg / Syrien

“伊斯蘭國”成了陰謀論的受益者

 

新的國家秩序為日後接連不斷的衝突和戰爭埋下了伏筆,

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日益激化的以巴衝突,

1975年至1990年的黎巴嫩戰爭,

1990年薩達姆入侵科威特引發的第二次海灣戰爭,

一直處於準戰爭狀態的土耳其以及伊拉克的庫爾德地區,

敘利亞後來也捲入了相關的衝突。

 

2003年,美國人的入侵使局勢變得更加糟糕。

 

美國人的管理無方,

使得教派分割線一帶產生對峙狀態,

並進而產生了恐怖主義組織”伊斯蘭國“。

 

伊斯蘭國很快就滲透到正在遭受內戰之苦的敘利亞。

 

儘管”伊斯蘭國”的產生

並不能完全歸咎於1920年代對中東地區的重新劃分

但這種劃分確實為中東地區日後的衝突,

暴亂和戰爭提供了土壤。

================================================

 

 

 

====================================================

 

 

 

========================================================

「世界秩序維護者」迷失方向

2013/09/13

「世界秩序維護者」迷失方向

 

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6535-20130913.html

 

 「美國並非世界警察」、

「我們沒有能力消除世界上所有的惡行」——。

 

美國總統歐巴馬9月10日的演說

象徵性地顯示出曾是世界秩序維護者的美國因受到內政制約,

正在變得一籌莫展。

  美國政府一直強調擁有敘利亞阿薩德政權使用化學武器的證據,

同時為了向朝鮮和伊朗發出警告信號,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薩曼莎•鮑爾甚至稱:

「不採取行動的風險大於採取行動的風險」。

  歐巴馬此次作為美軍最高司令官也呼籲,「美國應該採取行動」。

  歐巴馬曾對介入敘利亞內戰持消極態度,

但在聽取安全保障和外交專家的意見後,

決定實施有限度的軍事打擊。

 

同時還為此次行動劃定了底線,

稱「只是對使用化學武器的政權進行懲罰性打擊,而不會介入敘利亞內戰」,

進而尋求美國議會的同意。

 很多批評者認為這是歐巴馬在迴避作為美軍最高司令官的責任。

對此,歐巴馬的解釋是,

如果此次行動獲得議會的支持,民主政治將更加鞏固,

美國的行動也將更有效果。

 但問題是,

即使將此次行動稱為有限的打擊,

美國國民的反對依然強烈,

同時還可能無法獲得議會的支持。

 據輿論調查顯示,

支持軍事打擊的民眾不足30%。

 

在小布什執政期間,由於2001年9月11日發生的「九一一」恐怖襲擊,

美國國內開始對過度介入海外事務感到擔憂,

這種心理陰影至今依然揮之不去。

 

在國會眾議院,共和黨保守派強烈認為,

反對批准與美國根本利益沒有直接關係的軍事支出的增加,

因此,此次行動很難獲得同意。

  歐巴馬將保留軍事打擊的選項,

但如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採取行動,

與議會的對立將加劇,將讓內政遭受影響。

 由於在敘利亞問題上舉棋不定,

歐巴馬政權已經陷入了政治信用下滑的境地,

但國際政治學家伊恩佈雷默(Ian Bremmer)指出,

「全球影響力結構性變化具有更加巨大的意義」。

 

而今後的問題是,在美國影響力下降後,

誰來承擔「世界警察」的作用。

  歐巴馬政權雖然對俄羅斯將敘利亞化學武器置於國際控制之下的提案

的實際效果抱有懷疑,

但並未拒絕這一建議。

  諷刺的是,

此前在敘利亞問題上無所作為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以俄羅斯提出議案為契機,已經開始走向活躍。

 

如果俄羅斯和中國與歐美達成共識,

能否勉強保證最低限度的秩序呢?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專欄作家 脇佑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