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紀”提早結束了?

2015年08月28日 05:54 AM

作者為路透社前全球總編輯、湯森路透中國區主席,

現為香港Tripod Advisors咨詢公司創始人。

前路透社總編輯 史進德

為FT中文網撰稿

 

“中國世紀”提早結束了?

=======================

就像是在開心屋裡照哈哈鏡,

你看到的中國都是你希望看到的

——歷來如此。

 

有時候,你看到的觀點積極得勢不可擋,

認為這塊土地是個永遠擴張的市場

——就像19世紀蘭開夏郡(Lancashire)的紡織廠主

樂觀高估中國的布料需求量,

相當於把每個中國人的長衫都加長了一英寸;

或者認為中國市場可以無限飽和

——就像當今的智能手機分析師在預測中國市場普及率時,

從目前的 40%直線外推。

 

有時候,你看到的是固執的負面看法,

就像19世紀時有人認為“黃禍”(Yellow Peril)在洗劫世界,

或是上世紀60年代有人認為多米諾骨牌不斷倒下,

共產黨在一個又一個國家奪取政權。

 

我們剛剛告別了大家幾乎一致認為是“中國世紀”的時代。

趕時髦的西方家庭給自己的孩子請了中國保姆,

讓孩子們聽中文搖籃曲,

讓他們在20年後更加胸有成竹地

投入高盛(Goldman Sachs)的實習競爭;

潮人們從紐約布魯克林搬到北京的三里屯,

以炫酷的經歷妝點自己的履歷;

銀行、經紀商、私人股本公司、咨詢機構

以及媒體公司紛紛擴充北京和上海的辦事處,

以獲取看似手到擒來的財富。

 

但是,其中有多少投資和規劃是

基於嚴謹分析、而不是基於情緒和時尚潮流呢?

 

人們只需要稍稍看一下過去的檔案就能發現,

一些人基於中國的經濟數據作出決策,

然後寫下長篇大論譴責這些統計數據的價值和準確性,

然後在這些數據看似糟糕時恐慌不已,

接著再次批評那些數據,

最後

——正如我們最近所看到的

——表示,

只有中國的數據出現好轉時,當前的市場災難才會結束。

 

這一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自己的過錯造成的,

它使自己的體制和運作如此不透明。

 

正是不透明製造了傳奇,攪動了情緒。

 

然而,情緒投資也會回歸均值,就像金融投資一樣。

 

當美國一個大型新聞頻道的主播

聲稱自己從未聽說過全球人口最多國家、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最高領導人的名字時,

我們看到的正是這種回歸;

當美國一名領先的總統候選人競爭者

聲稱中國國家主席只配漢堡快餐招待、而不配國宴禮遇時,

我們看到的也是這種回歸;

當未來一個又一個董事會要求提交

關於“我們在中國的投資是否值得”的報告

(你可以肯定會出現這種局面)時,

我們將看到的也是這種回歸。

 

人們只需要把日本作為對照

(雖然中國領導人可能會討厭這種對比,

特別是在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臨近之際)。

 

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是“世界第一”;

其英明的政府官僚在與工業界合作引導經濟時所向披靡;

股市一路上漲。

 

不可避免地,美國學生蜂擁參加日語入門課程;

金融機構和媒體紛紛落戶東京搶占地盤;

一切都是那麽美好那麽生機勃勃

——直到情況急轉直下。

 

如今,盡管其仍然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但日本傳奇已經結束,

幾乎沒有什麽全球企業給予日本與其經濟規模相稱的關註和投資。

 

中國有很多有利條件。

 

其龐大的人口必定會帶來更多的產出、更多的消費以及更多的建設。

 

中國的城市在數量和規模上都將得到發展,

其基礎設施需求和夢想也會越來越大。

 

人民幣及中國外交將會在世界上扮演更大角色。

 

但是傳奇無法製造,夢想不能強求。

 

未來能在中國有所斬獲的人將是現實主義者,

而非夢想家。

 

盡管轉變痛苦,但這很可能是一件好事。

==============================================

 

 

=====================================================

 

====================================================

中國政府減緩救市意味着什麼?

美聯社
2015年8月26日
http://cn.nytimes.com/business/20150826/c26ap-as-chinastocks/zh-hant/

美聯社商業記者Kelvin Chan自香港對本文有貢獻。

 

中國政府減緩救市意味着什麼?
========================
 

北京——中國領導層正在放緩之前採取的一項策略,

即通過花費上萬億的資金購買股票來試圖刺激暴跌中的股市上揚。

 

中國股指在今年6月12日飆升到最高點,然後逆轉並下挫30%。

 

那之後,北京又回到了中央計劃的年代,直接出手干預。

 

大股東被禁止出售持有的股票,國有券商承諾買入。

 

國有銀行還給政府的一家金融公司提供了上萬億的貸款用來救市。

 

這些舉措引發了外界的批評,北京被指是在擾亂市場秩序,

而且有可能會妨礙提振放緩的經濟所需的金融政策改革。

 

不過,雖然沒有正式的消息,

但未見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證金公司)

進行任何大規模的購買行為,

儘管過去四天里上證綜合指數陡降22%。

 

「市場自我調節是件好事,」摩根大通(JP Morgan)經濟師朱海斌說道。

 

「『國家隊』不再進行干預、持續購買股票,

而之前這類行為導致了市場扭曲。這是個積極的信號。」

 

那麼,為安撫市場,中國當局還有哪些其他選擇?

 

一些金融分析師表示,經過幾周的市場動蕩之後,

目前最好的策略可能是什麼也不做。

 

「在現階段」,不作為「有可能被看做是合適的舉措,」

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的經濟學者岳林達(Linda Yueh)表示,

「之前的干預非但沒有緩和,反倒加重了市場的震蕩。」

 

以前鮮為人知的證金公司是政府進行市場干預的主要機構。

它不曾披露過在何時購買什麼股票,或花費了多少資金。

 

不過中國媒體報道,

多家國有銀行借給該公司1.5萬億元人民幣(約合2400億美元)。

 

證金公司上一次採取大規模買入行動有可能是在上周三。

當天上證指數先是下跌5%,但在尾盤又迅速反彈,以1.2%的升幅收盤。

分析人士表示,這很可能正是由證金公司及其上萬億的可調配資金實現的。

 

證金公司在兩周前已經表示,

在政府試圖恢復正常市場機制之際,

不會再對日常交易進行干預。

 

IG Markets的分析師安格斯·尼科爾森(Angus Nicholson)在報告中表示,

中國領導層的共識「似乎是,這樣的措施在耗費政府太多資金。」

 

「現在我認為,他們在嘗試只是去減慢股市下跌的速度,」

香港天行聯合證券有限公司(United Simsen Securities Ltd)

聯席董事黃志陽(Jackson Wong)說道。

 

國有媒體表示股價偏低之後,上海股指去年底以來飆升了逾150%。

這讓很多投資者相信,北京會在必要的時候出手抬高股價。

 

今年6月初,一項不相關的銀行新規推出,

使得投資者認為北京對市場的支持有可能在減弱,

股市泡沫隨之破滅。

 

朱海斌表示,

大規模的市場干預行為

有可能會妨礙政府在利率和信貸政策調整方面的決策,

而這些改革是提振正在放緩的中國經濟所需要的。

 

「同時實現他們的所有目標比較困難,」他表示。

 

「可以說,在他們面臨的所有問題中,

股市下跌是最不重要的。」

 

用來買入股票救市的巨額資金也有可能減少了商業借貸額度,

或許會侵蝕潛在的經濟增長。

 

分析人士表示,為了讓投資者安心,

政府可以向外界顯示對經濟的支持,

途徑是降低利率,

或通過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來增加可供借出的資金。

 

周二傍晚,

央行同時採取了上述兩種措施,宣布降息

——九個月內的第五次

——並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之所有這樣的變化,

很可能「是源於對股市暴跌之後出現的負面情緒的擔憂,」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

在報告中寫道。

 

中央財經大學的金融專家郭田勇表示,如果想買入更多股票,

北京仍然有大把現金可用。

 

但他也指出,周一全球股市大跌的時候,

並沒有聽說其他國家的政府進行干預。

 

「我們應該讓市場自己發揮作用,」郭田勇說道。

「政府沒有必要干預。」

=======================================